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 > 第28章 首戰,北靖王重傷

第28章 首戰,北靖王重傷(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重走西遊: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三國憑實力截胡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火影:開局帶著二柱子來到戰國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御賜監察使大齊之君上傳奇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影視反派:從流金楊柯開始三國:開局娶了大喬

建武帝此次出征打殘打廢託因的信心十分堅定。這個信心是託因給的,因為託因的全部大軍居然就駐紮在了大宇的“家門口”。

託因統一蒙古草原後,第一件事就是離開烏蘭古木這窮困的犄角旮旯,將都城定在了昭莫多。此次進犯大宇朝,託因率部眾一路南下,二十多天後到了集寧路(現在的烏蘭布統)安營紮寨。

託因選擇集寧路做大本營其實也是考慮得比較周到的。集寧路距離大宇的京城不過600餘里,時機合適先頭部隊幾天就可以攻進大宇的京城。此地距離北靖王府的遼陽郡1200餘里,還可派出一部伏擊北靖王的援軍。這裡還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最適合蒙古騎兵作戰;後背就是七老圖山,真有萬一還可退守。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地形都是對己方最有利。

按常態分析,託因的戰略戰術都沒有大問題。他所率號稱三十萬大軍,真正人馬只有二十萬,騎兵佔到八萬。

這八萬人不說以一敵二,至少可以以二敵三,也就是說要達到兵力相當,大宇至少要出動十二萬騎兵。據託因得到的情報,大宇的京衛軍加上遼東的北靖王郡的騎兵也不過十二萬,但不可能全部出動,要留一部分看家。建武帝還可以動用西寧府兩萬騎兵,只是需要從兩千裡以外的西寧郡王駐地威虜衛(今甘肅金塔縣附近)長途奔襲,屆時只要途中攔截,以逸待勞。

如果大宇朝出動火槍兵,託因心中更是有底了。

經過上次的戰場實地觀摩,統一蒙古草原後,託因按照大宇火槍軍的模式,花重金購買到了規格統一、最先進的火槍,又嚴格按照大宇的火槍兵戰術訓練。僅那訓練用的子彈就幾乎讓託因把從蒙古王公大臣家搜刮來的金子全造光了。幾年下來,一萬火槍兵排隊形、站位、射擊、前進、旁撤、後退……簡直無可挑剔。託因堅信他們蒙古火槍兵如今毫不遜色大宇的兵。

七七八八算下來,託因認為此次必定一雪前恥。

若是深入蒙古腹地攻打對方,建武帝還真不敢說畢其功於一役。莫說大宇兵不適合深入大漠作戰,單是千里出擊幾十萬人的糧草輜重就能把大宇朝拖垮。漢人士兵真的沒辦法在斷糧時在草原上抓幾隻沙鼠也能對付一頓。現在在家門口作戰,軍費開支大大減少,也方便後援部隊及時趕來。

建武帝此次親征確實從京城只帶出了十二萬人馬,其中騎兵也只有五萬,另有大炮一千門。早在他離京之前便傳旨北靖王先率八萬人馬、其中四萬騎兵做為東路軍;西寧王則帶五萬人馬、其中兩萬騎兵做為西路軍,也是提前從威虜衛出發。

總計十一萬騎兵,比託因預計的還要少;總兵力也才二十五萬。並非建武帝輕敵,而是建武帝次堅信子母炮的威力。

待十二萬大軍開到集寧路後,在距離蒙古大營二十里開外安營。等待東西兩路軍。

集寧路對於託因來說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風水寶地,對於建武帝而言更是佔了天時地利,在“家門口”作戰,優勢很明顯。但開局卻十分不利。

兩天後,急馳而來的遼東軍在距離主戰場三十里處被等在此地的蒙古兵攔截。

蒙古騎兵連年征戰未停,作戰經驗自是多年未有大戰事的遼東騎兵無法相比的,再加之韃子騎兵單兵體力和耐力的加持,戰場的局勢可想而知。八萬北靖兵對陣三萬蒙古騎兵,北靖王身先士卒衝入韃子陣內,雙方展開激戰。

面對騎兵,步兵就只有一個任務:能跑多遠跑多遠。直接廝殺的只有北靖王帶來的四萬騎兵,在兵強馬壯的蒙古騎兵面前,哪怕多了一萬人還是不夠看。雙方騎兵激戰一個時辰後北靖軍敗勢已顯。北靖王急令眾將士不顧一切殺出去與建武帝會合。

建武帝得報,也忙令這邊的騎兵出動一萬人去接應。雙方匯合後,在丟掉了五千餘將士的性命後,北靖王所部終於擺脫了蒙古騎兵趕到京軍大營。但北靖王卻已重傷昏迷。

建武帝急令陳院使救治北靖王,又讓眾軍醫為受傷將士包紮治療。陳院使先讓主治創傷的御醫給北靖王處理箭傷。

北靖王所中兩箭均為蛇骨箭。要說這蛇骨箭可是蒙古人的獨門秘器。蒙古在歷史上以其強大的騎兵和精良的武器裝備著稱,蛇骨箭作為蒙古騎兵的重要裝備之一,不僅在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蒙古帝國的擴張。蛇骨箭的箭頭較大且寬,整體偏重,通常用於較近距離的射擊,以增強射擊的威力?,普通人必是一箭斃命。

好在北靖王身體底子好,且甲冑也非常人可比,這才堪堪撐到回營

目錄
龍珠,我若不讀書吉連都得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