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崇禎採信星象卜算 漢王多助意外得利(第2/3 頁)
,年幼入宮,無兒無女,他家中也沒有父母兄弟了。
所以他平時就住在靈臺,踏踏實實做他的靈臺掌印太監。白日裡就看看書,晚上再看看星星。
幾年都不出宮一次,也不與人交往。
他那是個苦差事,也沒有油水可撈,就眼巴巴地靠著微薄的月銀過活。
他名下原有兩個小徒弟,都熬不住,跑別的監局攀高枝兒去了。
奴婢打聽了好幾個人,全是說陳國用窮得叮噹響,哪有半點被人拉攏收買過的樣子啊。”
崇禎點點頭:“那是朕錯怪你了,看來陳國用那些話確實是依據星象、命理推斷出來的,並未受人指使。
只是如此一來,按他推斷的,朕和皇后、太子、定王都將殉於國難,唯漢王獨活。
怎會如此,難道漢王真的還有更大的福分?”
王承恩低了頭,不願參與討論。
崇禎嘆了口氣:“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吧,別再藏著掖著了。
大明都快亡了,朕也沒有那麼多忌諱了。”
王承恩只得從最穩妥的話題入手:“陳國用說崇禎十二年,六皇子替漢王殿下應了殺劫;崇禎十三年,漢王殿下逢凶化吉,性情、運勢有明顯變化。
這倒的確都是事實。
而且陳國用依據的,是皇貴妃娘娘懷上漢王殿下那年的占卜結果。
陳國用不可能從那麼早的時候就謀劃欺瞞皇爺,
所以只能說陳國用確實有真本事,十年前的占卜,卻在十年後應驗了。
奴婢以為陳國用之言可信,漢王殿下恐怕真是受上天眷顧,福澤深厚,壽數綿長。”
崇禎聞言,先是點點頭,既而陷入了沉思。
王承恩不敢打攪,靜靜地站在一旁。
不知過了多久,崇禎方才嘆道:“朕前前後後一共得了七位皇子,沒想到活到最後的竟然卻是最中間的老四?
太子啊,朕寄予了最多的期望,投入了最多的精力,難道卻無福繼承大統?”
王承恩安慰道:“陳國用之言,不可盡信。”
崇禎搖搖頭:“不不不,太子出生時,也占卜過,虎生中堂不祥,這是陳國用和欽天監先後給出的共同斷語。
當時朕讓陳國用占卜完,立即又召了欽天監占卜,他們並沒有時間串通。
所以,幾乎可以確定陳國用就是對的,太子從生下來就命數不祥。
朕以前心中也猶疑過,但太子畢竟是嫡長子,不立他還能立誰。
如今看來,朕也要步世廟後塵了。”
王承恩聽了,心裡也是咯噔一聲。當年世廟老爺的太子暴斃,其餘諸子也相繼病亡,最後只剩下一個裕王,選都沒得選,只能由裕王繼承大統。
如果陳國用的斷語成真,那皇爺可不就是步世廟後塵了嘛。
崇禎嘆了口氣:“如果漢王是嫡長子就好了,偏偏他卻是老四。”
王承恩心中煩悶慌亂,鬼使神差地來了一句:“其實當年選信王妃時,如果公正地去選,就算選一百次,一百次的結果都是皇貴妃娘娘做正妃。
若沒人從中作梗,那漢王殿下不就是嫡長子嘛。”
“嗯?”
王承恩說完,立即就意識到自己失言了,連忙跪在地上重重磕頭請罪。
崇禎無力地擺擺手:“起來吧,你說的是實話,何罪之有。
你以為朕真的是傻子嗎,就宣懿太妃那句‘今雖弱,後必長大’,連漢王那位田家小姨娘都知道,朕還能不知道。
再說了,只要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皇貴妃姿色才貌比皇后強得多。
但是木已成舟,朕與皇后到底是患難與共的結髮夫妻,不願再去深究了而已。
也只能委屈委屈皇貴妃和老四了。
所以老四那麼鬧,朕還是一再縱容他,漢王封號給他了,漢中封地給他了,對楊嗣昌朕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算是對老四的補償了。
但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朕不能給皇貴妃正妻的名分,也給不了她皇后的地位,更給不了老四太子之位。
若大明能夠度過難關,那太子依然是太子,是將來的皇帝。
若京師守不住,那就看他們各自緣法吧。”
王承恩還要再說什麼,崇禎卻吩咐道:“去傳旨,諭府部諸臣責周延儒矇蔽推諉,事多不忍言,令從公察議。”
王承恩又吃一驚,以自己對皇爺的瞭解,出現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