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第1/3 頁)
</dt>
&esp;&esp;“像你一樣遇事只知逃避自刎,完全是廢物、懦夫!”
&esp;&esp;永曆皇帝說了一大通,到最後,已然紅了眼眶。
&esp;&esp;他好恨!
&esp;&esp;不僅恨倉促自盡的崇禎,更恨這如懸崖刀劍般對他步步緊逼的命運。
&esp;&esp;天下人都笑他才疏學淺,性情軟弱,毫無英雄氣概,不堪為人主。
&esp;&esp;他也知道,自己比不上崇禎的勤勤懇懇,剛烈驕傲,更比不上前任隆武帝的中興之才,光復之志。
&esp;&esp;可他真不是一開始就想著要當這個皇帝的。
&esp;&esp;南明形勢危如累卵,如果有的選,誰會自願來當亡國之君呢?
&esp;&esp;哪怕當年死在亂軍中,也比如今這樣日復一日擔驚受怕要好。
&esp;&esp;他甚至連死都不敢死。
&esp;&esp;天下所有的抗清力量都打著他的旗幟,尊他為共主,精神領袖。
&esp;&esp;他一死,就真的再也沒有任何希望“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了。
&esp;&esp;朱由榔望著天幕,一時淚流滿面。
&esp;&esp;旁邊,一隻修長而骨節分明的手伸過來,遞給他一塊手帕。
&esp;&esp;朱由榔一轉頭,看見李定國溫和深邃的眼眸,登時繃不住了,號啕大哭道:“晉王!朕不要做這個皇帝了……”
&esp;&esp;一時慷慨赴死易,然而,用餘生揹負著世人的希冀往前走,卻難如登天。
&esp;&esp;他真的再也撐不下去了。
&esp;&esp;李定國長長地嘆息一聲:“陛下莫說氣話。”
&esp;&esp;朱由榔攥著他的手,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沒有,朕說的都是真心話!”
&esp;&esp;“晉王,朕這個皇位坐著也沒有意思,不如禪讓與你。”
&esp;&esp;“你以後若能掃滅韃清,再造偉業,朕的禪讓不失為一段佳話。若打不過他們,最多咱們君臣一同赴死便是了……”
&esp;&esp;李定國神色複雜。
&esp;&esp;自從之前他排除千難萬險,從安龍把朱由榔救出來,接到自己身邊,這位陛下就一直對他有種奇怪的依賴。
&esp;&esp;三天兩頭就要賣慘一下,對他哭訴,“朕好苦,朕好難,朕只有你了,晉王你一定要救救朕。”
&esp;&esp;但李定國還真就被這一套拿捏住了。
&esp;&esp;他是流寇出身,並非大明純臣,一向行事只忠於自己的本心。
&esp;&esp;本心為何物?
&esp;&esp;體憫弱小,守護生民,讓自己從前顛沛流離受過的苦,後人不必再受。
&esp;&esp;他想保護的是天下蒼生,這個“蒼生”裡面,當然也包括朱由榔這個可憐兮兮又倒黴催的小皇帝。
&esp;&esp;但另一方面,他也深知。
&esp;&esp;朱由榔無論從哪條標準來看,都絕不符合一箇中興之主的標準。
&esp;&esp;莫說比之漢光武帝劉秀,即便是比起前朝隆武帝,甚至他曾經的義兄、後來成為叛賊的孫可望,都遠遠不如。
&esp;&esp;李定國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做,只得安撫地拍了拍永曆皇帝:“陛下莫哭。”
&esp;&esp;朱由榔委屈地抓著他衣角:“晉王是不相信朕的禪讓之心嗎?”
&esp;&esp;見他如此態度,一旁的延平王鄭成功終於忍不住了。
&esp;&esp;鄭成功可不管永曆是不是有苦衷,在他這裡,菜就是原罪。
&esp;&esp;他冷然道:“原來你也清楚自己德不配位,若是隆武陛下坐在你這個位置,如今我們已經一路北伐過江了!”
&esp;&esp;朱由榔明顯瑟縮了一下:“朕知道,你一向看不起朕……”
&esp;&esp;鄭成功可不慣著他,語氣鋒芒畢露:“口口聲聲說著要讓位,你分明吃準了晉王絕無反心,才在此惺惺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