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 > 第70節

第70節(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給宋孝宗回了一個微笑表情。

&esp;&esp;“嗚嗚嗚,他真好啊!”

&esp;&esp;孝宗陛下大為喜悅,捏了捏懷中的小羊咩咩,朗笑道:“真的好想擁有一隻于謙!”

&esp;&esp;一旁的辛棄疾:“……”

&esp;&esp;自家陛下這病,眼看是越來越重了。

&esp;&esp;于謙甦醒後不久,謝翱等人便先後告辭離去,留了幾個醫者給他養傷。

&esp;&esp;元人還在外面不斷搜查叛逆,這麼多人長時間聚集在一處,總歸是不太好。

&esp;&esp;臨走前,謝翱把「正氣歌」古琴遞給他:“你的琴。”

&esp;&esp;于謙怔然。

&esp;&esp;那一日舟山大火,他本沒有打算繼續活下去。

&esp;&esp;即便如今僥倖被救下,依舊覺得恍如隔世。

&esp;&esp;就彷彿支撐著自己往前走的一切動力,光與熱,悲與歡,溫暖與嚮往,早已在那一場烈焰中付之一炬了。

&esp;&esp;“這琴,還能彈?”

&esp;&esp;“能彈”,謝翱告訴他,“我也覺得稀奇。那天火勢無比嚇人,能把你救出來已經是上天保佑了,因為你一直抓著這琴不放,我就也把它一起帶了出來。”

&esp;&esp;他甚至開了個玩笑:“也許因為古琴是桐木做的,鳳凰棲於梧桐,講究的就是一個浴火重生。”

&esp;&esp;于謙抬手,在弦上輕輕一撥。

&esp;&esp;錚。

&esp;&esp;音色清嘉悅耳,鏗鏘一如舊時。

&esp;&esp;他閉上眼,秀峻的眉目在遠山漁村昏黃的燈影中,逐漸朦朧起來,彷彿一卷淡褪的古畫,被映照得近乎透明的長睫上,依舊氤氳跌落著一片舊日山河。

&esp;&esp;那年在海島上,先生握著他的手教他彈琴:

&esp;&esp;“白日去如夢,青天知此心。

&esp;&esp;素琴絃已絕,不絕是南音……”

&esp;&esp;“好。”

&esp;&esp;他低聲說:“我答應您。”

&esp;&esp;不絕是南音……

&esp;&esp;死者已矣,生者仍有未竟之志,要走完這漫長的一生。

&esp;&esp;……

&esp;&esp;待一切塵埃落定,已是這年深秋。

&esp;&esp;于謙在一處偏僻的島上養傷了大半年,終於有所好轉。

&esp;&esp;恰在此時,他收到了謝翱的邀請,前往浙地西臺祭祀文天祥,同行的還有陳英和張千載。

&esp;&esp;那一場頗負盛名的西臺之祭,終於還是發生了。

&esp;&esp;同歷史上一樣,謝翱提筆寫了《登西臺慟哭記》,悼念文天祥。

&esp;&esp;為了避免被元人耳目探知,文中人物皆不露真名,而以甲、乙、丙代替。

&esp;&esp;於甲、陳乙、張千丙:“……”

&esp;&esp;好傢伙,真有你的。

&esp;&esp;他們乘船入江,在浙東淮南一帶,昔時平虜軍曾經一場場血戰過的地方,駐足停留。

&esp;&esp;所見山水池榭,雲嵐草木,尚且還一如舊時,然而斯人已去,徒留人間滄海潮生。

&esp;&esp;其中的哀慟悲涼、痛徹心扉,又豈是可以溢於言表、訴與他人的?

&esp;&esp;于謙一身縞素,長髮披散,在冷風中祭拜完畢,以竹如意擊石,吟唱著《楚歌》為先生招魂:

&esp;&esp;“魂朝往兮何極?莫歸來兮關塞黑。”

&esp;&esp;“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

&esp;&esp;先生,別君久矣。

&esp;&esp;原來,我跨越百餘年而來,不過是為了見證一場不可挽回的死亡。

&esp;&esp;縱剖竭心魂、付之性命,也終究無法留住。

&esp;&esp;你既離去,是否就從此歸於這河山間,獲得了你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陰陽天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