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第3/3 頁)
,于謙決定以進攻代替防守,放手一搏。
&esp;&esp;京口是建康城樞紐,扼其命脈。
&esp;&esp;他先以此切斷了建康的外援,而後只留了少數人在京口鎮守,全軍進攻建康,試圖一舉攻下這座重鎮,打通江淮一線的水上通道。
&esp;&esp;平虜軍乘船過鐘山,直抵建康,擂鼓奏鳴,開始架設雲梯、炮臺等器具,強行攻城。
&esp;&esp;天幕上。
&esp;&esp;眾人都專心關注著這一戰的結果。
&esp;&esp;【漢光武帝劉秀】:平虜軍氣勢正盛,祝他們好運。
&esp;&esp;【漢光武帝劉秀】:若能打下建康,整個戰局就能初步盤活了。
&esp;&esp;【唐太宗李世民】:很難。
&esp;&esp;【唐太宗李世民】:建康自古有天險,易守難攻,是整個南方的大本營,當年隋文滅陳,特意為此將城邑平蕩耕墾,而且還有元人援軍在源源不斷趕來。
&esp;&esp;【北齊神武帝高歡】:張珪再敗十次,依然有強大的國家給他兜底,于謙只要敗一次,就是滅亡。
&esp;&esp;【陳武帝陳霸先】:于謙討伐建康,這個戰略肯定是沒問題的,光憑京口守不了多久。
&esp;&esp;【陳武帝陳霸先】:可惜,雙方力量對比太過慘烈。
&esp;&esp;【宋武帝劉裕】:朕當年亦是從京口起兵,召集北府軍舊部,攻打建康桓玄。
&esp;&esp;【宋武帝劉裕】:而今元軍之精銳,更勝桓玄部將百倍,平虜軍戰力,卻較朕之當時猶有不如。
&esp;&esp;【宋武帝劉裕】:此消彼長之下,城中又無內應為援,焉能攻克建康?
&esp;&esp;……
&esp;&esp;總之。
&esp;&esp;眾皇帝對此都不是很看好。
&esp;&esp;平虜軍架設眾多裝置攻城,皆不奏效,又改為地道爆破,強行進攻。
&esp;&esp;可惜建康城牆高大,傍依山勢,巍峨綿延百餘里,經過歷朝歷代的修繕更是固若金湯,攻城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esp;&esp;他們遠道而來,無法進行長久戰,于謙見己方久攻不下,士氣起伏不定,遂決定鼓舞眾人,進行登城一戰。
&esp;&esp;眾人日夜相繼,征伐不輟,期在必克。
&esp;&esp;鎮守建康的人,是南宋降將高興。
&esp;&esp;此君乃是最早投降的一批大將之一,入元后,戰功赫赫,封公進王,手中沾惹了大量故國之人的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