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第2/3 頁)
&esp;&esp;【明仁宗朱高熾】:爹說得對!
&esp;&esp;【陳文帝陳蒨】:各位,朕也是受害者好麼?!
&esp;&esp;【北周武帝宇文邕】:茜茜啊,你就認命吧(狂笑)
&esp;&esp;【陳文帝陳蒨】:???
&esp;&esp;【宋孝宗趙瑗】:都別吵吵,趕緊看于謙挑戰。
&esp;&esp;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少年版本的于謙忽而動了。
&esp;&esp;他是杭州府錢塘人,自然深諳水性,很快到達一條船板上,立在高處,環視四周。
&esp;&esp;陸秀夫這個人,素來情緒穩定,性格沉靜,是崖山二十萬軍民的精神支柱。
&esp;&esp;他的自盡,帶來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esp;&esp;如同一個訊號。
&esp;&esp;讓所有人都意識到,現在,就是最後的時刻。
&esp;&esp;大宋,已經不再有任何希望。
&esp;&esp;與其落入敵人手中受辱,不如手持刀劍引頸一快!
&esp;&esp;他們竭盡所能,血戰至此,依舊無法存活下去,但至少可以選擇如何決絕地死!
&esp;&esp;于謙環顧四周,只見風浪洶湧,水聲滔天。
&esp;&esp;無數的船頭有無數的人,男女老少,紛紛如同一道道長虹般躍入水中,濺起高高的水花。
&esp;&esp;他們的聲音仍舊交織在空中,而人已墜落。
&esp;&esp;“臣願隨陛下、丞相今日就義赴死!”
&esp;&esp;“經年飄零海上,早就無以為繼,今日終得一死!”
&esp;&esp;“爹,娘,孩兒先走一步!”
&esp;&esp;“二十年後,如魂魄尚在,當化為新來燕子,重歸南國。”
&esp;&esp;“莫哭,我們一家人一直在一起。”
&esp;&esp;……
&esp;&esp;于謙到船邊,拉住了一個在半空中即將落水的人。
&esp;&esp;那甚至不是一名士兵,只是一個普通百姓。
&esp;&esp;崖山二十萬軍民,有一大半都只是普通百姓,追隨自己的國家節節敗退,輾轉飄零,四處顛沛流離。
&esp;&esp;“別動,我先將你救上來!”于謙沉聲說。
&esp;&esp;但那人搖了搖頭,掙脫了他的手。
&esp;&esp;一雙絕望淒涼,卻又堅毅決絕的眼眸,在沒入碧海前,最後一次回望陸地。
&esp;&esp;而今陸地之大,已無宋國之寸土,已無宋人片隙容身之處。
&esp;&esp;除了這一片崖山大海,更無他處,可以讓亡國的魂靈安息。
&esp;&esp;今日唯一死,舍此欲何為?
&esp;&esp;崖海之上,一幕幕決烈悲壯的生死正在上演。
&esp;&esp;天幕將這些畫面,傳向了歷朝歷代每一個位面。
&esp;&esp;震撼。
&esp;&esp;還是震撼。
&esp;&esp;天幕上,久久沉默。
&esp;&esp;這些家國天下傾覆淪亡的景象,彷彿化為了利劍,穿透時空的阻隔,精準刺中了每一個觀者的內心,再堅強的人都會為此喟嘆低眉,落淚慟哭。
&esp;&esp;哭至親,哭家國,哭知己,哭生死飄零,哭舉世茫茫無歸處。
&esp;&esp;哭此崖山人已去,往後世間無復漢家衣冠。
&esp;&esp;觀眾們似乎有些明白,為何【崖山海戰】副本,會被仙人第一個選中了。
&esp;&esp;崖山是一場浩劫,一場走投無路下的毀滅。
&esp;&esp;卻在絕望中留存在希望,以剛強的背影定格了一個時代,身已死,精魂未絕。
&esp;&esp;萬代以後,人間猶可見星火。
&esp;&esp;時隔一百年再復河山的大明,正是這樣一場後繼者的星火。
&esp;&e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