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第1/1 頁)
</dt>
&esp;&esp;……
&esp;&esp;前秦位面。
&esp;&esp;天幕降臨時,秦王苻堅恰好正在帶領百官祭天,為重病的丞相王猛祈福。
&esp;&esp;王猛,字景略,是一位超級六邊形戰士,披文握武,出將入相,算無遺策,無所不能。
&esp;&esp;即便放在整個浩瀚歷史長河中,都屬於足以列入最頂尖一列的神人,也因此,被後世譽為“功蓋諸葛的人絡繹不絕。
&esp;&esp;當然,他這麼卷,也是被當前的形勢逼出來的。
&esp;&esp;陳蒨的上一任皇帝、陳朝開國之君陳霸先,死前給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亂攤子。
&esp;&esp;內憂外患,敵人侵逼,「令不出建康千里」,只能掌管三吳之地。陳蒨可不想成為二世亡國君,只得加緊幹活。
&esp;&esp;他披文握武,事必躬親,率軍衝鋒陷陣,收復了長江上游的湘、郢二州,磨刀霍霍準備北伐。
&esp;&esp;不過在北伐之前,陳蒨決定先安定一下南方,給鎮守嶺南的女將軍冼夫人封侯。
&esp;&esp;冼夫人前往建康城會見,卻是一派高風亮節,拒絕封侯稱號,只改稱石龍太夫人。
&esp;&esp;雖然她拒絕了,陳蒨還是給她增加了封侯的儀仗,並執殊禮。
&esp;&esp;冼夫人作為陳文帝昔日的戰友,在嶺南保境安民多年,使得四夷賓服,百姓歸心,實是名馳當世、也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理當分外禮敬。
&esp;&esp;二人在宮中商議著嶺南諸事,陳蒨帶著幾分追思的語氣回憶當初:“從前先皇起兵時平定侯景之亂,朕為先鋒,率軍在贛石與你會師,多得相助,至今銘感五內。”
&esp;&esp;冼夫人想起從前並肩作戰的歲月,也露出了一抹微笑:“陛下英姿無畏,猶勝先皇。”
&esp;&esp;陳蒨攤開了南方雷州及其周邊的地圖,問:“這崖山海戰之事,你如何看?”
&esp;&esp;冼夫人沉思片刻,她善於用兵是一個方面,但民生治理也同樣擅長。
&esp;&esp;“一場滅國之戰往往持續三年五載,甚至數十年之久,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倘若來到的不是最終決戰,而是戰爭開始的某一個時刻,多加修築根據地,增設城防,安撫百姓,據險自固,定可以扭轉局勢。”
&esp;&esp;陳蒨頷首:“此言甚是,只是不知這進入的時間究竟是如何決定的。”
&esp;&esp;他決定先觀望一陣別人的參賽,然後再確定本位面的出戰策略。
&esp;&esp;……
&esp;&esp;隋朝,大業位面。
&esp;&esp;這一年,隋煬帝剛連線好了大運河,乘龍舟四處觀光好不快活,天幕降臨的時候,他已至江南,準備欣賞揚州城的玉樹瓊花。
&esp;&esp;與旁人不同的是,他都是各個位面的備戰章節,按照歷史朝代順序寫。
&esp;&esp;考慮到帝王要決定選誰出戰,也算是一件大事,決定了能不能獲得獎勵,是和自己位面的利益切實相關的。它不像是看那種盤點資訊類的直播只需要給出反應就好,所以會把各朝的備戰寫得比較詳細。
&esp;&esp; 神級操作
&esp;&esp;該怎麼殺李淵呢?隋煬帝覺得事情有些難辦。
&esp;&esp;雖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esp;&esp;但李淵乃是北周時期的老臣,位高權重,又掌握著很大勢力,直接殺之,恐遭變故。
&esp;&esp;隋煬帝盯著天幕看了一會,忽然靈機一動:“來人,宣唐國公李淵,代表大隋出戰!”
&esp;&esp;崖山海戰多危險啊,最好讓這廝直接死在副本里面!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