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第1/3 頁)
</dt>
&esp;&esp;他們畢竟開設學府是為了給朝廷擴充人才,不是做慈善的,自然要選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能更好地維持帝國向上發展。
&esp;&esp;鄭成功是這麼打算的:“入門等級,所有人都要學儒學,培養對漢文化的認同感。”
&esp;&esp;“等層層考試、升入太學之後,就要進行分流,只有極少數人繼續學儒,其他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天賦,學商、學法、學疆域地況、自然物理、奇門八卦、蒔花弄草、醫藥行診、兵法軍陣,等等。”
&esp;&esp;陸秀夫認真傾聽。
&esp;&esp;鄭成功又道:“可於文廟正中,祭祀孔子,從祀七十二位古往今來大學者,並奉其學說,從此流傳。”
&esp;&esp;天幕上。
&esp;&esp;觀眾們對此十分感興趣,紛紛開始提名自己心中合適的從祀人選:
&esp;&esp;【唐太宗李世民】:說到兵法,李靖軍神在世,橫掃千軍,這兵家的從祀舍他其誰!
&esp;&esp;【唐太宗李世民】:當然,本位面的藥王孫思邈也須列入其中。
&esp;&esp;【魏孝文帝元宏】:我大魏酈道元,書生報國,開一代水經地理之先河,自然要榜上有名。
&esp;&esp;【明武宗朱厚照】:陽明先生一代聖人,影響萬古,必須佔據一個席位!
&esp;&esp;【唐玄宗李隆基】:李白的詩歌是什麼水準,想來不用朕多說,你這個文廟總不能沒有詩歌吧。既然不能沒有詩歌,那肯定不能沒有李白。
&esp;&esp;【宋神宗趙頊】:蘇軾詩詞超凡越聖,同樣應該上榜。
&esp;&esp;【宋神宗趙頊】:朕的王相公作為一代改革家,思想先鋒,銳意進取,延平王你好好考慮一下。
&esp;&esp;【魏文帝曹丕】:說到文才,這個時代一定繞不過朕的父皇,還不速速讓他上榜!
&esp;&esp;【大周皇帝張士誠】:朕的幕僚施耐庵、羅貫中,寫了有史以來最好看的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他們不入祀天理難容。
&esp;&esp;【晉孝武帝司馬曜】:提名本位面的書聖王羲之!
&esp;&esp;【晉簡文帝司馬昱】:提名本位面的畫聖顧愷之!
&esp;&esp;【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朱厚熜】:提名本位面的藥聖李時珍!
&esp;&esp;【宋孝宗趙瑗】:朕的幼安冠絕當世,才映千古,如果他不入選,只能證明你這個文廟的選人水平有問題。
&esp;&esp;【暫時還沒想好帝號的女帝秦良玉】:朕為徐光啟發個聲,徐光啟精通數學物理,修訂曆法,改良紅夷大炮,作《農政全書》,惠及萬民,代表著一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
&esp;&esp;【暫時還沒想好帝號的女帝秦良玉】:徐光啟應當入廟。
&esp;&esp;【陳文帝陳蒨】:本位面沒有什麼配得上從祀的人選,朕就提名一下文天祥吧。
&esp;&esp;【北周武帝宇文邕】:朕直呼好傢伙,崖山位面的文天祥還沒死,你就要給人家祭祀了?
&esp;&esp;【北周武帝宇文邕】:當代王炎午就是你吧。
&esp;&esp;【陳文帝陳蒨】:啊這,朕忘了(瘋狂擦汗)。
&esp;&esp;【後秦君主姚興】:反正文天祥總有一天會死的,朕也提名文天祥。
&esp;&esp;眾人:“……”
&esp;&esp;什麼叫總有一天會死?
&esp;&esp;這個姚興,不會說話可以把嘴捐給有需要的人!
&esp;&esp;【宋武帝劉裕】:那朕提名于謙。
&esp;&esp;【北齊神武帝高歡】:于謙可以有。
&esp;&esp;【宋高宗趙構】:這裡是大學者的提名,于謙留下了何等著作,他配上這個榜單?
&esp;&esp;【漢光武帝劉秀】:于謙留下了清白不屈、忠心義烈的精神,也是一種不朽的傳承,學文先學德,于謙的人格光輝足以彪炳史冊。
&esp;&esp;【周太祖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