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第1/3 頁)
</dt>
&esp;&esp;文天祥:“不敢不敢。”
&esp;&esp;張世傑繃著臉,抬手將傘高高舉起,整個人都挪到了傘外,儘量離文天祥遠遠的。
&esp;&esp;……
&esp;&esp;文天祥一路目睹了眾多新奇事物,心中滿滿都是問題,但礙於張世傑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冰冷態度,一時倒也無法相問。
&esp;&esp;見狀,張世傑破天荒地大方表示:“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就趕緊問吧。”
&esp;&esp;他心中充滿了作為本地主人的優越感,決定好好向文天祥炫耀一番。
&esp;&esp;文天祥問:“這些幾乎每條街道上都有的銀色建築是何物?”
&esp;&esp;張世傑掃了幾眼:“那是實驗工坊,每一個領域都有若干技術骨幹,各自制備了合適的實驗場地。畫著火的就是火器坊,畫著紙的就是造紙坊……”
&esp;&esp;文天祥奇道:“這個畫著太陽的是?”
&esp;&esp;張世傑:“這個是光器坊。”
&esp;&esp;他正要多說兩句,光器坊的大門忽然開啟,有人疾步走出,振臂高呼道:“今日份的「鏡匣」即將開始發售,感興趣的請在這裡排隊!”
&esp;&esp;光器坊建築龐大,一間接一間,佔地面積廣闊。
&esp;&esp;門口提前數個時辰,就已有人在急切地等待,隊伍早已排成了長龍。
&esp;&esp;張太傅自然不用排隊等待,直接進門取了一個「鏡匣」,遞給文天祥:“就是它。在日中的時候對著太陽,在背後暗色紙板上成像,再加以鉛粉描摹,就能看見數里之外的景色。”
&esp;&esp;文天祥一試,果然如此,一時間頗感訝然。
&esp;&esp;整個光器坊,採用了前方商鋪、後方實驗場地的建築規劃,其生產製造線完全就是軍火工廠的延伸。
&esp;&esp;「鏡匣」最初的發明,正是因為鄭成功需要對艦載望遠鏡進行改良,最好變成小型手持式,便於士兵們作戰時隨身攜帶。
&esp;&esp;幾位工藝匠人參考了前朝如《夢溪筆談》之類的科學書、光學書,又翻越了鄭成功從後世帶來的若干圖紙,不僅改良瞭望遠鏡本身,還早出了鏡匣。
&esp;&esp;這東西頗類似後世的照相機,只不過是極簡版本,畫面必須要進行手動描摹調整,才能看清楚東西。
&esp;&esp;因為過程繁瑣,無法投入軍用,就直接放在了民間售賣,倒是頗受歡迎。
&esp;&esp;張世傑見他感興趣,就多說了兩句:“光器坊製造了很多新東西,什麼戴上去就能讓人眼前立刻變得清晰的鏡片,什麼握住手柄就可以生火的厚透鏡神器,什麼夜間對準天空可以捕捉到南斗六星的觀天鏡,等等。”
&esp;&esp;顧客們排隊入門,放進來寥寥二三十人後,工作人員便走過去,放下了門口的簾布,表示今日已售罄,請改日再來。
&esp;&esp;文天祥望著堆得滿滿當當的倉庫,目露疑慮之色:“還剩這麼多,這就不賣了?”
&esp;&esp;“哦”,張世傑抱起手臂,淡淡道,“延平王說,有競爭才有動力,如果一口氣把貨源都放出來,人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esp;&esp;文天祥無語片刻,聽見他又道:“不過,有一樣東西不需要排隊買。”
&esp;&esp;“什麼?”
&esp;&esp;“觀天鏡”,張世傑指著一旁結構頎長、有一柄長長的鏡筒延伸向天外的工具,“不僅每天大量供應,甚至購買時還有優惠。”
&esp;&esp;文天祥:“……”
&esp;&esp;不知為何,他聽到“優惠”這兩個字,總覺得和新宋人的作風格格不入。
&esp;&esp;果然,張世傑緩緩道:“延平王規定,普通百姓購買價格極其低廉,只需要一日飯錢,必要時甚至可以免費送。凡是有官職、或者參與營商有分紅的,只能購買這邊的玉石款、黃金款、珠寶款,價格從一千金到十萬金不等。”
&esp;&esp;文天祥:懂了,你們不坑百姓,但其他人都按等級宰殺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