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朝堂議策義士軍,君心權衡利弊間(第1/4 頁)
御書房內,檀香幽幽地升騰而起,那淡雅的檀色煙霧似輕紗般在空氣中緩緩繚繞,輕柔地氤氳著沉靜的氛圍。
李啟與林正相對而坐,君臣二人目光交匯的剎那,仿若有細微的藍色電流在空氣中穿梭,隱隱發出“滋滋”聲,似有火花迸射。
這一瞬,李啟心中思緒如同亂麻,他既對林正提及的義士軍抱有期待,那期待如同微弱的燭光在心中搖曳,又擔憂朝中的重重阻力,那擔憂似濃重的烏雲在心頭籠罩,糾結的情緒在眼神交匯中似有若無地傳遞著;而林正,表面鎮定自若,可內心卻像拉緊的弓弦,既緊張又興奮,他深知此事重大,自己的提議或許會改變大齊的命運,就像在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
“林愛卿,你今日在朝堂之上提及的義士軍,朕思慮許久。”李啟手指輕叩桌面,沉悶的聲響透過指尖傳來,仿若敲在他自己糾結的心上,在寂靜的御書房中格外清晰,那桌面的暗紅色澤在他眼中彷彿也變得深沉起來,“朕欲再次提上議程,你以為如何?”
林正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拱手道:“陛下聖明!微臣以為,義士軍驍勇善戰,若能為我大齊所用,定能如虎添翼!”他說話間,眼睛不自覺地快速瞟了一眼周圍的大臣,眼神中帶著一絲探尋與小心翼翼,心中暗自揣測著眾人的想法,手心裡也微微出汗,那汗水浸溼了他手中緊握的朝笏。
李啟微微頷首,眼中精光閃爍,那光芒似能穿透眼前的迷霧,直抵未知的結局,就像犀利的劍光劃破昏暗的夜空。
他心中早有此意,只是朝中阻力重重,如今林正再次提及,倒是給了他一個契機。
可他內心的猶豫並未消散,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那些畫面像走馬燈一樣在他腦海中旋轉。
次日早朝,金鑾殿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
金鑾殿那金碧輝煌的顏色在晨光的映照下愈發耀眼,李啟再次提出招攬義士軍之事,頓時引起朝野震動。
張肅依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皺著眉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往昔傷痛的痕跡,那是一種深藏的恐懼與憤怒的交織,語氣沉重:“陛下,義士軍雖勇猛,但其來歷不明,恐有不臣之心。若貿然招攬,恐引狼入室,後患無窮啊!”他聲如洪鐘,那聲音如同洶湧的海浪般在金鑾殿上回蕩,震得眾人耳膜嗡嗡作響,耳朵裡像是被人用力地敲打,有些刺痛。
此時的張肅,腦海裡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家族曾經遭受來歷不明勢力侵害時的慘狀,那是一片血雨腥風的景象,心中的牴觸更加強烈,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難以熄滅。
李啟不動聲色地聽著,手指依舊有節奏地敲擊著龍椅扶手,指尖傳來的觸感讓他覺得自己還能掌控著局面,可心裡卻像被一團亂麻纏繞。
他深知張肅的擔憂不無道理,但義士軍的強大戰力,他又豈能輕易放棄?
他內心掙扎著,一邊是對未知勢力的警惕,那警惕像刺蝟豎起的尖刺,一邊是對挽救大齊局勢的渴望,這渴望如同乾渴之人對清泉的期盼。
“張愛卿所言,朕並非沒有考慮。”李啟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像是從幽深的山谷傳來,帶著一絲無奈與堅定,那聲音彷彿裹挾著山谷中的溼氣,“但如今邊關戰事吃緊,我大齊急需一支精銳之師。義士軍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但只要運用得當,未嘗不能為我所用。”
“陛下,老臣以為……”張肅還想再勸,卻被李啟抬手打斷,那揚起的衣袖帶起一陣輕微的風拂過臉龐,吹起幾縷髮絲,也吹不散這凝重的氣氛。
那衣袖是明黃色的絲綢,在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澤。
“此事,朕意已決。”李啟語氣堅定,不容置疑,“傳義士軍營將劉勇進宮,朕要親自與他一談。”
金鑾殿上,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眾臣面面相覷,心中各懷心思,只能聽到彼此沉重的呼吸聲,彷彿空氣都凝固了。
那凝重的氣氛如同鉛塊,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不多時,一位身著勁裝的男子大步走入金鑾殿。
他身形魁梧,每一步落下都像是重錘砸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那聲響如同戰鼓擂動,震得人心頭一顫;步履穩健,眼神銳利如鷹,那眼神似能穿透人的靈魂,彷彿能洞悉眾人心中的想法,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鐵血之氣。
他的勁裝是深邃的黑色,宛如黑夜的顏色,更顯冷峻。
此人正是義士軍營將劉勇。
劉勇走到大殿中央,單膝跪地,抱拳行禮:“義士軍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