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禮尚往來(第1/2 頁)
在古老歐洲的一個寧靜小鎮,鵝卵石鋪就的街道蜿蜒曲折,兩旁是古樸的建築,牆壁爬滿青苔,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鎮中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猶太社群,亞伯拉罕一家就生活在社群的中心,那是一座溫馨的小房子,被繽紛的花朵環繞。
亞伯拉罕是一位勤勞的工匠,憑藉精湛的手藝,為小鎮居民打造出一件件實用又美觀的傢俱,備受大家敬重。他的妻子莎拉溫柔善良,將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家中處處洋溢著溫暖與愛。他們育有兩個孩子,大兒子約書亞,今年十歲,聰明伶俐卻有些調皮;小女兒米麗婭姆,八歲,天真爛漫,像個快樂的小精靈。
在猶太人的傳統中,節日是生活裡的重要時刻,不僅是歡慶的日子,更是傳承文化與價值觀的契機。光明節即將來臨,整個社群都沉浸在喜悅的氛圍中。莎拉忙著準備美食,烤制香甜的油炸餅,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香氣。亞伯拉罕則帶著約書亞和米麗婭姆一起擦拭燭臺,為點亮光明節的蠟燭做準備。
一天,約書亞從外面玩耍回來,手裡拿著一個精緻的小木雕,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爸爸媽媽,看我得到了什麼!”他興奮地喊道。莎拉好奇地走過來,接過木雕,仔細端詳著:“真漂亮,約書亞,這是從哪裡來的呀?”約書亞滿不在乎地說:“是隔壁的大衛送給我的,他說他做了兩個,就把這個給我了。”
亞伯拉罕聽到後,放下手中的活,走到約書亞身邊,認真地說:“約書亞,接受別人的禮物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我們也要懂得禮尚往來。大衛把木雕送給你,你有沒有想過回贈他什麼呢?”約書亞撓了撓頭,有些疑惑:“為什麼要回贈呀?他是自願送給我的。”
亞伯拉罕拉著約書亞和米麗婭姆,坐在沙發上,耐心地解釋道:“孩子們,禮尚往來是我們猶太人的傳統美德。當別人對我們表達善意,送我們禮物時,我們回贈禮物,是對這份善意的尊重和回應,這樣能讓彼此的關係更加深厚。而且,這也是一種感恩的方式,讓對方知道我們珍惜他們的情誼。”
米麗婭姆眨著大眼睛,問道:“那我們應該送大衛什麼呢?”亞伯拉罕微笑著說:“我們可以一起想想,大衛平時喜歡什麼。他喜歡畫畫,我們可以給他畫一幅畫,或者親手製作一張賀卡。重要的是,這份禮物要包含我們的心意。”
約書亞和米麗婭姆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開始行動起來。他們找來彩紙、畫筆,認真地畫了一幅大衛在花園裡畫畫的場景,還在旁邊寫上了感謝的話語。約書亞小心翼翼地將畫裝進信封,準備第二天送給大衛。
第二天,約書亞帶著禮物來到大衛家。大衛看到約書亞送來的畫,驚喜不已:“哇,約書亞,這是你畫的嗎?太漂亮了!我很喜歡!”約書亞開心地說:“謝謝你送我的木雕,我也想送你一份禮物,希望你喜歡。”從那以後,約書亞和大衛的友誼更加深厚了,他們經常一起玩耍、分享彼此的快樂。
隨著光明節的臨近,社群裡的節日氛圍越來越濃厚。莎拉準備了豐盛的食物,還為孩子們準備了新衣服。亞伯拉罕則教孩子們如何正確地點燃光明節的蠟燭,講述著光明節的由來和意義。
節日當天,社群裡的人們相互拜訪,送上節日的祝福和禮物。亞伯拉罕一家也帶著禮物去拜訪鄰居們。他們首先來到了老鄰居瑞秋奶奶家。瑞秋奶奶獨自居住,孩子們都在遠方。亞伯拉罕一家的到來讓她格外開心。莎拉送上了自己親手烤制的油炸餅和一些生活用品,約書亞和米麗婭姆則為瑞秋奶奶表演了節目,唱歌、跳舞,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瑞秋奶奶感動得熱淚盈眶,她從屋裡拿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是她親手編織的圍巾和手套,分別送給約書亞和米麗婭姆。“孩子們,謝謝你們來看我,這是奶奶給你們的禮物,希望你們喜歡。”米麗婭姆接過禮物,甜甜地說:“謝謝奶奶,我們很喜歡!等我長大了,也給您織漂亮的圍巾。”
從瑞秋奶奶家出來後,約書亞有些疑惑地問:“爸爸,我們給瑞秋奶奶送了禮物,她為什麼還要回贈我們呢?”亞伯拉罕耐心地解釋道:“這就是禮尚往來的意義呀,約書亞。我們送禮物給奶奶,是表達我們對她的關心和祝福;奶奶回贈禮物,是她對我們的感謝和愛意。這樣一來一往,我們和奶奶之間的感情就更加深厚了。”
約書亞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什麼。在接下來拜訪其他鄰居的過程中,約書亞和米麗婭姆都積極地參與,熱情地送上禮物,也開心地接受鄰居們回贈的禮物。他們發現,每一次禮尚往來,都讓彼此的笑容更加燦爛,關係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