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做一個對人有用有價值的人(第1/2 頁)
在古老歐洲的一隅,有一座寧靜祥和的小鎮,名叫伊甸鎮。這裡生活著一個充滿溫情與智慧的猶太家庭——艾布拉姆森一家。亞伯拉罕·艾布拉姆森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者,他整日沉浸在猶太經典的研究中,試圖從古老的智慧裡探尋生活的真諦;妻子瑞秋溫柔且堅韌,她操持著家中的大小事務,用無盡的愛為家人營造溫暖的港灣。他們育有兩個孩子,大兒子約書亞,今年十歲,聰明伶俐,卻偶爾會以自我為中心;小女兒米利暗,八歲,天真爛漫,像一隻歡快的小鹿,但還不太明白如何去幫助他人。
一個繁星閃爍的夏夜,亞伯拉罕和瑞秋將約書亞和米利暗帶到了庭院中。葡萄架下,柔和的燈光灑在他們身上,四周瀰漫著淡淡的花香。亞伯拉罕輕輕翻開一本古老的猶太法典,緩緩說道:“孩子們,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我們民族古老的故事。”約書亞和米利暗立刻安靜下來,眼睛睜得大大的,滿是期待。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們的祖先還生活在古老的社群裡,有一位名叫大衛的年輕人。他雖然家境貧寒,卻擁有一顆無比善良的心。有一年,小鎮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許多人都面臨著飢餓和死亡的威脅。大衛看著同胞們受苦,心中十分難過。他知道自己必須做點什麼,於是,他不顧烈日的炙烤,每天早早地起床,前往遠處的河邊打水,然後一桶一桶地挑回小鎮,分給那些最需要的人。他還主動幫助老弱病殘的人們尋找食物,照顧他們的生活。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幫助他人的行列中,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度過了這場災難。後來,大衛成為了社群中最受尊敬的人,他的故事也被人們代代相傳。”亞伯拉罕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將孩子們帶入了那個遙遠而充滿溫情的時代。
米利暗聽得入了迷,眼中閃爍著光芒。她忍不住問道:“爸爸,大衛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不怕自己也會捱餓嗎?”亞伯拉罕微笑著摸了摸米利暗的頭,說:“孩子,大衛明白,我們生活在一個社群裡,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做對別人有用、有價值的事,不僅能讓他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愛,還能讓我們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和成長。而且,當我們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困難時,力量就會變得無比強大。”
約書亞若有所思,他想到自己在學校裡,有時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同學爭吵,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文具。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像大衛一樣,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
幾天後,學校裡組織了一次社群服務活動,幫助社群裡的孤寡老人打掃房間、購買生活用品。約書亞和米利暗都積極報名參加。活動當天,他們來到了一位名叫薩拉的老奶奶家。薩拉老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有人照顧她。約書亞和米利暗一進門,就開始忙碌起來。約書亞拿起掃帚,認真地打掃著房間的每一個角落,米利暗則幫忙整理衣物、擦拭傢俱。他們還陪薩拉老奶奶聊天,聽她講述過去的故事。薩拉老奶奶看著兩個忙碌的孩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感激地說:“謝謝你們,孩子們,你們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約書亞和米利暗聽了,心裡也暖暖的,他們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了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然而,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們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有一次,約書亞在學校裡幫助同學解決了一道數學難題,可沒過多久,這位同學卻在背後說他的壞話。約書亞感到非常委屈和難過,他不明白自己做了好事,為什麼還會遭到這樣的對待。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亞伯拉罕聽後,語重心長地說:“兒子,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並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回報。我們的價值在於我們的行動本身,而不是別人的評價。只要我們的內心是善良的,我們的行為是正確的,就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放棄。真正的善良是不求回報的,它會在不經意間傳遞下去,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約書亞聽了父親的話,心中的陰霾漸漸散去。他明白了,幫助別人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選擇,不應該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
米利暗也在生活中不斷踐行著幫助他人的理念。她發現鄰居家的小女孩因為父母工作繁忙,經常一個人在家,感到很孤獨。於是,米利暗每天放學後都會去陪小女孩玩耍,給她講故事,教她畫畫。小女孩的臉上又重新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她的父母也對米利暗充滿了感激。
隨著時間的推移,約書亞和米利暗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遇到各種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始終牢記著父親講述的故事,牢記著父母的教導。他們不再僅僅關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