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第1/2 頁)
</dt>
&esp;&esp;所以他當年身為長兄,卻並未勸導兄弟和睦,而是自導自演中毒,斂起奪嫡鋒芒。
&esp;&esp;至於小七和小八兄弟年幼,還沒那麼多的心思,年若薇決定等孩子們成年後再做打算。
&esp;&esp;小公主最為粘著太子弘曆,有四爺和弘曆的寵愛,年若薇相信她的女兒定不需再遠嫁撫蒙。
&esp;&esp;暉兒聽到額娘讓他與五弟一道出海開疆拓土,當即就一口拒絕:“皇額娘,兒臣是長兄,理應輔佐四弟治理大清江山。”
&esp;&esp;“真不去嗎?”
&esp;&esp;“兒臣這些年來處理的政務多了,就發現同一件事上四弟總比兒臣想的更為深遠,處理的更為妥當,兒臣自嘆不如,願意對四弟俯身稱臣。”
&esp;&esp;年若薇緊張的盯著暉兒的眼睛,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真切,她只能無奈的點頭應允。
&esp;&esp;“你若受委屈,額娘給你做主。”
&esp;&esp;“都是額孃的親兒子,兒臣能力不如四弟,何來委屈之說?”
&esp;&esp;“暉兒,長兄如父,今後你需好好輔佐你四弟成為一代明君,維護這盛世繁華。”
&esp;&esp;“兒臣定為了大清鞠躬盡瘁。”
&esp;&esp;年若薇最後一站來到了毓慶宮,她對弘曆的態度很複雜。
&esp;&esp;弘曆是幾個兒子中,脾氣秉性最像四爺的,最為無情和工於心計。
&esp;&esp;太子弘曆得了訊息,步履匆匆趕來。
&esp;&esp;“兒臣給皇額娘請安。”
&esp;&esp;“弘曆,想必今兒額娘去你那幾個兄弟府邸都做了什麼,與他們都說了幾句話,你都已知曉了吧。”
&esp;&esp;弘曆嘴角溫煦的笑容依舊,只鎮定從容的應了一聲:“是。”
&esp;&esp;“弘曆,額娘已安撫好你的兄弟,再無人會與你爭奪皇位,但你需答應額娘,不得禁海,不得廢除你汗阿瑪的新政。”
&esp;&esp;“更不得殘害兄弟手足,不得禁止洋人來大清,不得恢復賤籍!”
&esp;&esp;年若薇記得歷史上,乾隆帝幾乎推翻了四爺所有的新政,包括四爺廢除賤籍的新政,也被弘曆偷換概念,改為賤籍四代清白之後,方能改為良民。
&esp;&esp;而臭名昭著的閉關鎖國,也被弘曆發揚光大。
&esp;&esp;“額娘,朝堂之事素來瞬息萬變,有時為君王並非一言堂,也需跟著大勢所趨,來決斷。”
&esp;&esp;年若薇聽出弘曆暗地裡拒絕她的意思,她無奈的搖頭道:“你我母子緣盡,太子,雍正十三年之後,你就是新帝。”
&esp;&esp;“皇額娘,您這是何意?為何你對其他的兄弟們都是好聲好氣,可唯獨對兒臣卻如此無情,甚至如今還要與兒臣斷絕母子情份!”
&esp;&esp;“這些年你到底做過什麼,你自己心中有數,郭絡羅氏為何給我致命一箭,你也許比誰都清楚,可憐對你忠心耿耿的八爺,卻被你反手出賣邀功,他的福晉因你的利誘而慘死,而你卻在你汗阿瑪盛怒之時,不忘火上澆油。”
&esp;&esp;“你藉著你汗阿瑪的手鏟除異己,你的手倒是乾乾淨淨的,卻讓你汗阿瑪揹負戕害手足兄弟的千古罵名。”
&esp;&esp;“你真是我的好兒子,你汗阿瑪說的沒錯,你的確是最合適的新帝人選,你足夠無情和冷血。”
&esp;&esp;“額娘,汗阿瑪他”
&esp;&esp;“呵,他都知道,他知道你在利用他剷除登基後的所有障礙,可他說他不在乎,要留下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給你。”
&esp;&esp;“太子,希望你別辜負你汗阿瑪的苦心!”
&esp;&esp;年若薇含淚轉身離開,這個兒子,她一輩子都不想再見一面。
&esp;&esp;
&esp;&esp;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酉時剛過,年若薇正在圓明園內與四爺一道給菜圃鬆土,忽而四周圍的山寺不約而同的敲響洪鐘。
&esp;&esp;“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