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第1/2 頁)
</dt>
&esp;&esp;允祉是皇帝的兄長,壓根就沒有理由給皇帝的小老婆穿孝。
&esp;&esp;作為兄長,理論他只需給庶母,給弟弟穿孝,甚至給弟弟的嫡妻服喪都在合理範圍,可如今卻憋屈而荒唐的給弟弟的妾室穿孝,簡直荒謬絕倫。
&esp;&esp;而雍正爺還申斥禮部倦怠皇貴妃喪儀,血洗了禮部,又因禮部侍郎是廉親王允禩舉薦的,雍正爺竟追究其舉薦不當之罪。
&esp;&esp;朝野譁然,皇帝因嬪妃下葬事宜,而先後降罪幾個親王,古往今來絕無僅有。
&esp;&esp;可還有更出格之事,甚至讓百官覺得萬歲爺是不是患了失心瘋。
&esp;&esp;皇貴妃年氏的諡號,竟然是敦肅。
&esp;&esp;古往今來,敦字在諡號之中極為尊貴與特殊,只會用於帝王的諡號,歌頌帝王生前的仁德。
&esp;&esp;年貴妃是歷朝歷代以來,頭一個諡號帶有“敦”字的嬪妃,榮寵之隆可見一斑。
&esp;&esp;而肅字更是讓人匪夷所思,繼而有人想到了詩經有云:雍肅和鳴,雍雍在宮,肅肅在廟。
&esp;&esp;可自古只有嫡妻才能琴瑟和鳴,年氏只是妃妾,哪裡有資格與萬歲爺和鳴!
&esp;&esp;可反對的聲浪,在萬歲爺一日斬殺七名勸諫御史之後,便再無人敢吭聲。
&esp;&esp;奔喪的榮憲恐懼的發現小年糕死後,胤禛這把天下間最為鋒利的殺戮之劍,徹底失去劍鞘束縛,愈發鐵血無情,暴戾恣睢,讓文武百官都膽戰心驚。
&esp;&esp;蘇培盛對著敦肅皇貴妃的棺槨默默垂淚,萬歲爺遵照小年糕的遺言,並未側立她為皇后,旁的遺言一句都不依,甚至下旨要與小年糕同棺而葬。
&esp;&esp;敦肅皇貴妃薨逝不到一年,權傾朝野的年羹堯,在滿朝文武的抨擊和彈劾下,猛然發現一個致命的真相。
&esp;&esp;原來長姐才是支撐年氏一族的唯一命脈,包括皇姐所出的皇子,都是子憑母貴,而非母憑子貴,虧他還愚蠢的想要讓小妹代替長姐的位置。
&esp;&esp;如今長姐薨逝,萬歲爺再無任何理由姑息他和年氏一族。
&esp;&esp;內外官員彈劾年羹堯的奏章,如雪花般呈入養心殿。
&esp;&esp;紫禁城內,貴妃年若蓁冒著滂沱大雨,心力交瘁的跪在養心殿前,苦苦哀求萬歲爺能放過年家。
&esp;&esp;此時蘇培盛施施然撐傘,來到了年貴妃面前,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娘娘,萬歲爺有旨,貴妃年氏後宮干政,牝雞司晨,著廢為庶人,刪除一切史冊記錄,賜白綾。”
&esp;&esp;不!萬歲爺,臣妾再也不敢替母族求情了,求您饒了臣妾吧,嗚嗚嗚”
&esp;&esp;年若蓁聽到這一噩耗,簡直如晴天霹靂,此刻她才愕然發現,萬歲爺從未喜歡過她半分。
&esp;&esp;這些年來,她以萬歲爺的喜好為喜好,她會撫琴,會舞劍,她一個女子將字跡練得如他般鐵劃銀鉤,她擅長所有他喜歡的事物。
&esp;&esp;可他甚至厭惡的連碰都不願意碰她一回,到如今她臨死都還是處子之身,他甚至還狠心的將她存在的痕跡,從史書上徹底抹去。
&esp;&esp;她終於悔了,悔不當初!於是趔趔趄趄的起身要去求情。
&esp;&esp;“萬歲爺!求您看在長姐的份上,饒恕臣妾一命吧,求您了!”
&esp;&esp;“年氏,你該去陰曹地府給皇貴妃娘娘懺悔。若無年家,她也不會與我們天人永隔。”
&esp;&esp;蘇培盛只笑著取來白綾,惡狠狠的親自動刑,將年氏的脖子親自勒斷之後,仍是不解氣的將年氏的屍首隨意裹在了破草蓆裡,丟到了年家大門口。
&esp;&esp;敦肅皇貴妃年氏薨逝之後,短短几個月內,萬歲爺就雷霆萬鈞的開始毫不留情的清算年家。
&esp;&esp;年羹堯被革去全部官爵,貶為閒散章京,負責看守杭州東門慶春門。
&esp;&esp;可年羹堯面對姐夫雍正帝的薄情寡義,卻氣的故意穿著黃馬褂看城門。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