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第1/2 頁)
</dt>
&esp;&esp;葛婕妤嗤之以鼻,但記得賢妃上次的警告也沒開口說什麼。
&esp;&esp;何昭儀倒是問了一句:“姐姐覺得,皇后娘娘和王妃比,誰更好相處呢?”
&esp;&esp;想到過世的前主母,賢妃的眉心蹙了下,委婉道:“皇后娘娘是個寬厚人。”
&esp;&esp;這話的意思大家都聽出來了,一時間誰也沒說話。
&esp;&esp;就在大家沉默的時候,何昭儀又拿著帕子開始抹眼淚了,哽咽道:“王妃的心地其實很好的,對大家都很關心。她總說,若我們這些做妾的能堂堂正正嫁給人做正頭娘子就好了。我們三個沒定親的還好,可像姐姐這樣原本有好親事的就真是命運弄人了!”
&esp;&esp;賢妃垂下頭,死死咬著牙才沒有失態。想到那人遞進來的信,她那乾涸已經的心也忍不住有些悸動,少女時光的那些美好記憶總時不時浮上腦海。
&esp;&esp;可她不能!她已經回不去了!
&esp;&esp; 覬覦
&esp;&esp;宸元殿。
&esp;&esp;顧珩召見了西北都司的都指揮同知石浩。年終來上京述職的地方官員眾多,石浩是從二品又駐守西北邊境的武官,顧珩便特例先見了他。
&esp;&esp;顧氏一族起於北境,顧珩對發祥之地本就格外關注,加上這幾年以鄔涼為首的幾個小國在邊境與大鄴多有齟齬,時有衝突,顧珩便更加留心,問了石浩很多邊境防務的問題。
&esp;&esp;石浩是副手,平時就是管實務的,對皇上提出的問題都能對答如流。
&esp;&esp;在最後,他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鄔涼的大妃乃前朝派去和親的公主,這幾年,她的兒子耶圖上位後,一直與周邊幾個小國聯絡密切,似是想聯合他們進犯大鄴邊境。”
&esp;&esp;“特別是去歲大雪,鄔涼散兵接連洗劫了我們幾個村莊,雖然鄔涼聲稱那只是邊民的個人行為,後來也假惺惺地綁了幾個盜匪任我們處置,但那之後,我們在幾個邊防重鎮附近都發現了他們士兵的蹤跡,若不是陛下提前警示我們防範,他們說不定就趁機作亂了。”
&esp;&esp;顧珩微微頷首,各中內情他早已知悉。前朝那位公主早在他父皇起兵的時候,就曾慫恿鄔涼王襲擾北境,試圖讓顧家後院失火無暇顧及與厲家的戰事。
&esp;&esp;只不過鄔涼實力有限,被父皇親自領兵回擊了幾次,打得他們的皇庭幾乎保不住,損失慘重。自那後,鄔涼就老實龜縮著不敢再作妖。
&esp;&esp;沒想到他們如今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esp;&esp;顧珩勾唇冷笑,這些人還真是不長記性!大概是教訓沒有吃夠……
&esp;&esp;石浩也有同感,這些蠻夷之國最是不講信義,強盜一樣的行事作風,少吃的少穿的了就來打家劫舍,手段還異常殘暴,實乃惡貫滿盈!
&esp;&esp;以前顧家坐鎮北境的時候還能鎮得住他們,如今就……
&esp;&esp;顧珩看得出石浩的憂慮,關於北境邊防的事他其實一路都有考量,深知裡面的沉痾痼疾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esp;&esp;不過,他也不是沒有任何準備。
&esp;&esp;“朕已命內閣那邊商議了初步的章程,石大人這次回京不如多留些日子,內閣諸人定是沒有你瞭解北地的具體情況,石大人可以多提提自己的意見。”
&esp;&esp;石浩心裡一喜,知道陛下多有看重於他,立刻跪地謝恩。
&esp;&esp;顧珩抬手讓他起了,對於石家六郎他了解得不多,只知道他是吉安侯石晉的庶子。
&esp;&esp;石晉這人妻妾多、兒子也多,後院的那些烏糟事在上京也是傳出了名聲的。石浩在這一眾兒子中本也不顯,得不到吉安侯的看重便只能遠去邊關自謀出路。
&esp;&esp;顧珩又與他寒暄了幾句,賜了賞便讓他退了。
&esp;&esp;石浩一頓,張了張嘴終是什麼也沒說。走出殿外,他轉頭往內廷的方向看了兩眼,心裡頓時一陣酸澀。
&esp;&esp;也不知,她過得好不好……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