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渡口偶遇(第1/3 頁)
卓一航巧妙地藉助雪狼那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如一道閃電劃過青雲山脈,成功地將那些緊追不捨的敵人遠遠甩在了身後。他一路疾馳,終於抵達了位於回龍鄉上游的石橋渡口。
這座石橋渡口坐落在回龍灣的上游地段,乃是交河鎮和飛鷹鎮的西北交界之處,與回龍鄉緊緊相鄰。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成為了一片無人管轄、秩序混亂的“三不管”地帶。
整個石橋渡面積並不大,據傳聞它僅僅是依靠一枚青石建村令才得以建立起來的。渡口內零零散散分佈著十來座簡陋的茅草屋,顯得頗為破敗荒涼。平日裡,這裡半個月都未必能夠招來一個客人,即便偶爾有人路過此地,也往往難以長久停留。
目前負責管理這個渡口的正是那位經驗豐富的船老大。渡口處僅有的一艘渡船,最多隻能容納 10 個人乘坐。這艘小船每天都會沿著堌河往返行駛兩次,為為數不多的過往行人提供渡河服務。
在渡口旁邊,有一座木製棧橋橫跨於一條狹長且宛如石橋形狀的青石灘之上。這條青石灘便是石橋渡得名的由來。棧橋上的木板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略顯陳舊,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破損,但依然頑強地承載著人們往來於兩岸之間的腳步。
石橋渡河段的堌河河寬大約在一兩公里左右,其河面異常寬闊,水波不興,緩緩流淌。河水清澈見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搖曳的水草和遊動的魚兒。由於水流較為平緩,所以渡河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可靠。
然而,與這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再往東行數里便會進入令人聞風喪膽的回龍灣。回龍灣在此處與從青雲山奔騰直瀉而下的回龍河交匯融合,那洶湧澎湃的巨大水流衝擊力,使得回龍灣的水文狀況變得極為複雜。暗流湧動,回波潛藏,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危險,導致事故頻頻發生。
因此,絕大多數想要渡河的人們都會避開回龍灣這個險地,除非他們擁有能夠抵禦湍急水流的大型船隻。
經過一路頂風冒雪的艱難跋涉,卓一航終於在臨近中午時分抵達了石橋渡。此時,剛剛完成一次往返行程的渡船正緩緩地靠向岸邊。渡口處搭建著一座簡易的茅草棚,裡面隨意而又零散地放置著四五張用於候船的小巧方木桌。
渡口的管理者們看準商機,趁著等待渡船的間隙,售賣一些簡單的茶點和餐食以補貼家用。這會兒,幾張小桌子已經陸陸續續地被幾位先行到達的旅人所佔據,整個草棚內約莫有七八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候著下一班渡船的到來。
卓一航邁著急促而有力的步伐,匆匆忙忙地踏進了那座略顯簡陋的茅草棚。他的眼神充滿了焦急與渴望,迅速地掃視著周圍的每一寸空間,心中暗暗祈禱能夠尋得一處空暇之地,可以讓自己疲憊的身軀得到片刻的休憩。
突然間,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牢牢地定格在了角落裡的那個身影之上。只見那人宛如一隻受驚的刺蝟般,緊緊地蜷縮成一團,身體微微顫抖著。一件破爛得幾乎無法蔽體的麻布隨意地披掛在其身上,從頭到臉都被嚴密地遮蓋起來,僅留下一雙眼睛,透過那窄小的縫隙窺視著外面的世界。
在這個人影的身旁不遠處,靜靜地放置著一個看上去頗為陳舊的揹簍。那揹簍原本的顏色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褪去,變得黯淡無光。它的表面佈滿了塵土和草屑,彷彿見證過無數次風吹雨打的侵襲,顯得滄桑而又落寞。
卓一航懷著滿心的好奇,小心翼翼地朝著那個身影靠近了一些。隨著距離的逐漸拉近,他終於看清楚了揹簍旁邊所坐之人的面容。
就在這一剎那,他如遭雷擊,整個人猛地僵立當場,臉上流露出難以置信的驚愕之色——原來,眼前這個落魄潦倒、形如乞丐的人,竟然正是比他還要早一步離開青雲山的卓青虎!
就在那一瞬間,兩人的目光如同兩道閃電在空中猛然交匯。然而這短暫的對視,對於卓青虎來說卻彷彿經歷了一個漫長的世紀。
他的心猛地一顫,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狠狠揪了一下,但很快他就像受驚的兔子一樣迅速移開了視線,完全沒有像普通人那樣走上前去與卓一航相認。
只見卓青虎微微低下了頭,那張原本就略顯疲憊的臉龐此刻更是被陰影所籠罩。他那雙粗糙的大手不自覺地再次緊緊揪住身上那件已經顯得有些破舊不堪的麻布衣裳,手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出了白色。
接著,他的身體又不由自主地往角落裡縮了縮,似乎想要把自己深深地隱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發現。
與此同時,卓一航的目光則快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