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論社會毒打對修行的好處(第2/2 頁)
明日你就知道了!”
說罷,不再理會這小子,自顧自的弄晚飯去了,修道也是要吃飯的,今日難得開心,自己動手,不用徒弟代勞……
第二天,知小年來到大殿之時,卻是被麻衣抓著一起誦經。
經文是《道德經》,一老一小,面三清神像盤坐,知小年手中捧著書本。
麻衣則是盤坐一盤,低眉垂目,他誦一句,知小年對照著手抄本唸誦一句。
這是一個背誦,認字的過程,當知小年對照著手抄本,背誦完道德經,接下來就是記住每一個字的讀音。
感覺有些難,還好,問題不大。
雖然自己丟掉很多記憶,可識字還是沒問題的……吧?
事實證明,他有些過於樂觀了,至少現在是這樣的。
上邊很多字他都不認識。
一遍過後,麻衣停頓片刻,連眼睛都沒睜開。
感覺自家傻徒弟差不多回過神來後,這才問道:“如何?可有什麼感悟?”
“感悟沒有,書本認得徒弟,可徒弟卻是認不得它……”
臉色有些羞紅,好歹自己也是接受過正規教育的。
感悟,他是有的,無非是覺得生僻,難懂,不解其意。
講道理,就算他前世學過《道德經》,可頂多也就是節選,沒有哪個教材會把整篇寫進去,讓學生背誦的。
所以,想要聽一遍就全文背誦,那是不可能的。
麻衣有些無奈,這就是他們喜歡收一些落第的讀書人當徒弟的原因了。
一來他們飽讀詩書,本身能到京城參加科舉的,就不簡單。
特別是那些靈氣衝頂的,這種人接觸起晦澀難懂的道經來,經常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如此一來,他們在教授徒弟的同時,亦是一種交流進步。
二來嘛,現在的科舉可完全沒有公平可言,至少從科舉誕生,乃至當今亂世,都沒有公平可言。
見證了世俗的黑暗,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如牢籠一般,不僅限制自己的上限,還限制自己,不得逍遙。
如此才更容易生出出離之心,也更能更好的入道。
像知小年這樣的,還沒經歷過社會的毒打,眼中透著清澈的愚蠢。
完全不知道能夠手捧經書,在三清座下朗誦,是一種多大的享受。
滿眼中盡是不解,以及對外界的嚮往。
麻衣知道,雛鳥不練飛,是永遠振不起翅膀的。
這小子,遲早是要到紅塵中滾一遭,才能真正入道。
而現在這些經文,就是讓他記在心裡,該懂的時候,他自然會懂。
所以綜上所述,麻衣懶得給知小年解釋:
“不解無妨,該懂之時,自然明白,無需強求。”
早餐後,又是一天練功時間,不過這次卻不是導引術,而是讓他開始習練馬步樁功,找氣感。
氣感,其實之前築基之時,便有了,不過是缺乏引導而已。
現在修煉的,便是對內氣的引導,使其壯大,遇到阻礙不可強行衝關……
這算是知小年開始正式修煉的第一天,說實話,有些乏味,卻很充實。
晚上睡覺之時,自己還在那個空間之中,習練了不短時間的馬步。
就當他打算按慣例,在夢裡睡覺之時,鬼使神差的想看看書架目錄。
結果,目錄中便多了一本叫《道德經》的書。
這麼多年了,這個地方終於再次有了變化,趕緊翻開一看,好傢伙,竟然依舊是手抄本,僅是一眼,他便沉迷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