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你真的是張禟?(第1/2 頁)
眾人看向說話之人,正是軍中威望頗高的褚燕。
褚燕,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他另一個名字知道的人就多了。
褚燕後面改名為張燕,而這支黃巾軍也就是後來張燕統領黑山軍的前身。
張牛角聽到褚燕的話,搖頭道:“不是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事實就擺在面前,我們在這些方面確實不如漢軍。”
褚燕開口道:“將軍,手底下的兄弟畢竟不像漢軍那樣經過專業的訓練,巡邏方面難免會出現疏忽。”
張牛角黃巾起義之初,自稱將軍,所以大家也就都叫他為將軍。
張牛角聽了褚燕的解釋也是一陣頭疼,他知道黃巾軍和漢軍差距還是有的,而且這種差距短時間內是沒辦法彌補的。
如今的局勢不如早期那麼勢如破竹,恐怕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給他們追趕與漢軍的差距。
張牛角最後也只能無奈地下令道:“以後多加三隊巡邏士卒,周圍多加一隊哨騎。”
“現在賊將董卓雖然屯兵鉅鹿郡的下曲陽,但離我們這裡也不算太遠,千萬不可大意,說不準今天的賊將就是他派來的。”
“還有,以後誰要是敢給我偷懶,疏忽大意,別怪我翻面不認人!”
眾人紛紛抱拳回答:“諾!”
……
毋極城上,守城士兵發現宇文成都射來的弓箭上綁著一封書信,趕忙取下拿給縣尉。
由於縣令和縣丞陣亡了,現在毋極城是由縣尉說的算。
縣尉看後,急忙來到甄家,彙報書信中的情況。
原來這個縣尉也是甄家人。
這封書信正是甄府管家親筆寫的,張禟讓宇文成都射入城中。
此刻的甄家主事人乃是甄逸,他接過書信看後,頓時眉心一皺,心中暗自嘀咕起來。
“城外可是有數萬人在,只來了兩千名騎兵,恐怕不能解毋極之危。”
雖然書信中寫了還有數百步兵來,只是被甄逸象徵性地忽略了。
甄逸的賢內助張氏也偏頭看向書信內容,再看到自家丈夫的樣子,也陷入了沉思。
在沉吟片刻,張氏建議道:“夫君,依妾身看,不如這樣,我們可以對守城將士說,漢軍恐毋極城有失,讓三千騎兵為先部火速趕來,已經到了毋極城外策應我們,後續還有一萬五千名步兵也正在路上疾馳而來,用不了多久就能趕到毋極。”
“不管怎麼樣,我們先給大家一個希望,激發將士們必勝的信念,只要現在階段能守住毋極,後面的事情,那就後面再說。”
甄逸目前想不出其它的辦法,也就點了點頭,同意了自己夫人的建議。
一旁的縣尉也附和道:“好主意啊!只要大家能夠看到希望,守起城來就會更賣力。”
同時,縣尉也從軍事角度分析道:“如今城外這兩千騎兵在,只要在黃巾賊攻城的時候,突襲成功一次,那麼黃巾賊必定心生顧忌,以後就不敢輕易攻城。”
“家主,我這就通知下去。”
等縣尉走後,甄逸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張氏連忙拍背順氣。
良久之後,甄逸平復了氣息,說道:“沒事了,都是一些老毛病。”
而張氏的眼神中充滿了擔憂之色。
……
距離毋極城數十里地外,宇文成都向張禟彙報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黃巾軍一些的情況。
“侯爺,現在毋極城四面都有黃巾賊營寨包圍,其中三面駐守的人馬較少,大概只有三千人左右,剩餘一面則有上萬人,末將估計全部加起來應該是有兩萬多人。”
甄家這種鉅富的存在,如果黃巾軍打下毋極城,就能獲得堆積如山的糧草和說不盡的金銀財寶,難怪黃巾軍有這麼興師動眾。
雖然敵軍有自己的十倍之眾,但張禟都已經到了這裡,豈能灰溜溜地走。
張禟開口詢問道:“如今黃巾賊多,我軍兵少,不知道諸位有什麼計策破敵?”
一時間,宇文成都、李元芳、張合也沒能想到什麼好的辦法。
雖然騎兵對上步兵有極大的優勢,但這十倍的差距,也不是這麼容易擊敗黃巾軍。
張禟思索片刻後,決定先會會這一支黃巾軍再說。
於是,張禟當即帶著宇文成都、李元芳、張合併兩千騎兵前往毋極城外,剩下的數百步兵則是原地留守保護糧草輜重等。
兩千騎兵來去如風,沒有一會兒的功夫就來到毋極城的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