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選(第1/1 頁)
,又有一股孤直之氣,和他本人年輕時十分相似,這些年輾轉各職,他常常不留餘力地幫扶這類學子後生。
“下官乃去歲察舉評上等,得以入京為官,對朝中所議並不知情。”
“若許下官一日,定能熟練案情。”
可惜了,這兩個案子裡辦事經手的,幾乎都被安排妥當,若是放個明顯不通道理的愣頭青進來……不是死於非命,便是仕途斷絕。
程豫心中輕嘆一聲,撇開方才那些顧慮不談,讚許地拍拍他,溫聲道:“你且自去熟悉,只不過兩案非同一般,所餘時日並不充裕,你怕是不便協同處置。”
這話龔原乍一聽,覺得這是長官在質疑他的能力,不由得急聲細數起自己在任上的政績——查案他可是個內行!
正說著,龔原反應過來了。
他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嫉惡如仇之人,心中升起一股怒氣,直衝頭頂而來,他不管不顧地質問程豫。
“君畏懼權貴耶?如此畏縮姿態可對得起黎民百姓否?”
“青天白日下,冤案不能昭雪,何以謂明公?”
面對這樣的指控,向來是被戲稱又臭又硬的程豫臉黑如煤炭,但他有許多不能與他人言之事,只得硬聲回道:“兩案所涉皆是權貴,並無平頭,龔御史言過了。”
見到龔原面露不贊同之色,程豫也並沒有向他給出更深入的解釋,兩人不歡而散。
還是那句話,龔原不是傻子,他很聰明,不然一階白衣做不了京官。
他只是有些失望,原來再正直的人,被權力浸染後,都會拜倒其下嗎?
*
新年伊始,地方上來了不少英年才俊,按照奚妙年前的安排,這些人中有一位會成為中書侍人,這是個小官,但可以像起居郎一般伴君左右。
這個名稱是奚妙從舊紙堆中找出的,曾經是個極重要的位置,只不過本朝不再沿用,也就漸漸走出歷史舞臺,難以見其鼎盛姿態——坐過這個位置的人,都是出將入相之輩。
為了不讓明公們警惕,她特意說明此職只是協助她整理奏摺文書,他日幼帝親政自會廢去。
——到那時候還廢不廢就得看她用得好不好了。
奚妙給這個人的第一個任務,便是曾經令職場小白痛苦不已的會議記錄。
做會議記錄,這可是個絕活。跟朝會時的那個記錄並不一樣。
這個時代有專門記錄每個人說了什麼的官吏,但那種是不帶腦子的記錄,奚妙要的是經過整合思考過的記錄。
以上便是奚妙解釋給面前中書侍人聽的說辭,在最後還加上了一句——
“你先寫個樣來給我看吧。”
他很快便會知道這句話的深意。
——在他改稿的第十次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