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公冶盛(第1/1 頁)
哭。
“像嗎?”郗元忍不住問道。
不是嫡長子,出生時受到的禮遇就沒有那麼高的規格,祭祀祖先的貢品,少得可憐。
孩子出生十天,要與父親相見,並取名。
郗元雖未產男,但這畢竟是公冶晏的第一個孩子,命名時的禮節,一應俱全。
公冶晏握住孩子的右手,撫摸她的頭,對她道:“《論語·泰伯》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命汝為盛。’”
聽清公冶晏為孩子所取之名,郗元一瞬詫異,微微抬眸,公冶晏正望著襁褓中的孩子,目光溫柔。
這段節選自論語,孔子感慨有才能之士難得,在唐堯、虞舜及周武王時,最為鼎盛。乍一看,是公冶晏借古喻今,讚頌公冶氏之治,如堯舜時人才輩出。
實則這典故還有半段。
武王說自己有‘亂臣十人’,孔子則稱這十亂臣為九人,因為其中一人為女子,是武王的夫人邑姜。
一個盛字,囊括男女。【3】
公冶晏抬眸,眼帶驕矜,這更印證郗元的猜測,他就是這個意思。
即便他只得了一個女兒,這個孩子也不遜於任何人。
宜華作為公冶盛的傅姆,代替郗元,將她的名字告知族中長輩、同輩婦人,公冶晏則鄭重將孩子的名字告知族內長輩及同輩男子。
郗元望著搖籃中熟睡的女兒,思緒翻飛。
公冶晏時常將襁褓中的公冶盛抱在懷裡,並不假手於人,見他向崔傅姆學習,如何照顧幼兒,態度認真,郗元因為誕女而不安的心,漸漸定下。
滿了月,皺巴巴的孩子逐漸變的圓潤,面板白皙,水靈靈的大眼睛,瞳仁漆黑,肖似其父。
“夫人。”公冶晏抬頭,似乎有話要說。
“怎麼了?”
“之前你身懷六甲,我不便提及此事,現在孩子已經出生,我...我便打算和兄長提起那件事了。”公冶晏看似在徵求郗元的意見,實則只是告知。
郗元垂首,摸了摸公冶盛的臉,“我和孩子都聽夫君的。”
公冶盛滿月之後,公冶晏向公冶聰提出了分家,公冶聰先是一愣,而後神情遲疑的問道:“子樂,何故如此?”
褚國開國之初,廢除了從秦漢延續而來的“異子之科“,不再強制父子析戶,父母與兩個以上已婚兒子同居共籍,得到了律法許可。【4】
亂世諸侯四起,烽煙瀰漫,家族聚攏以求自保,故而無論世家大族,還是尋常百姓,三世、累世同居,尋常可見。兄弟共財,不蓄私產。
況且褚國提倡以孝治天下,父母在,不分家,累世同居、共財也被視為孝悌倫理的典範,受到國家表彰。
但隨著褚國國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逐漸安定,父子、兄弟同居,不析戶,帶來系列家族內部矛盾。
“父母在而兄弟異計”、“父子殊產”逐漸取代合居,家庭又恢復為先代的二世同居。【5】
太傅在時,兄弟雖然分家,但他與兩位同產兄弟依舊閤府而居,而今到了公冶聰公冶晏兄弟身上,卻提出要分家。
“兄長執意以妾為夫人,請恕愚弟不敢苟同。”公冶晏說出了自己請求分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