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撕毀條約(第1/2 頁)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劉邦已經能下地行走了。
可以說,基本上康復了。
真是命大,這箭射在胸口上,離著心臟很近,不僅沒有射死劉邦,在蘇雲的醫治下,劉邦還感覺身體比原來更好了。
當然,肯定是心理作用。
而蘇雲被獲封長青侯以後,把營帳搬到了劉邦營帳附近。
因為大家都不服氣,他們都是拿命幫劉邦拼天下,他們還沒有獲得封賞呢,憑什麼先封賞蘇雲啊?
不過礙於劉邦的面子上,他們也沒有說什麼。
畢竟有韓信這個一鳴驚人的例子在,眾將士也只能自己堵自己的嘴。
眾將心裡想:哼,先看他有什麼本事,你要是有大將軍一樣的本事的話,封了你我們也無話可說。
從醫封侯,蘇雲在當時絕對是獨一份。
蘇雲醫治好劉邦後,劉邦巡視了整個營寨,大大提高了漢軍所有人計程車氣。
現在整個漢軍都挺著一口氣,勢必要和楚軍決一死戰。
可是…
楚軍打不起了。
原來,自從韓信滅掉齊國以後,封鎖北上的所有地區,項羽無法從北方轉運糧食。
而此時,彭越也已經攻取了整個梁地,利用游擊戰徹底切斷了楚軍的糧道。
現在的項羽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韓信,西漢的大將軍,劉邦開國軍事第一功臣,率領了漢軍一年連滅魏代趙燕四國。
尤其是在滅趙國的時候,背水一戰三萬人擊敗20萬,在當時創造了兵家歷史上的奇蹟。
後來韓信又滅掉了齊國,擊敗了項羽手下的大將龍且,徹底掃除了北方的所有威脅。
現在的項羽,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抵抗全部所有國家。
可是,這還不足以讓項羽覺得害怕。
現在的劉邦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說能擊敗項羽。
無他,因為項羽太強了。
古代的將帥,無論是誰都會有覺得軍隊不夠的情況,而他項羽不會。
項羽最擅長的就是以少勝多的戰鬥,必勝的戰爭他不打,因為沒有挑戰性。
不過現在他不得不妥協了,糧道都斷了,糧食運不過來,軍隊還怎麼打?
手底下的人都勸說項羽先求和,回去平定梁地擊敗彭越,再回來找劉邦決戰。
項羽雖心有不甘,卻也沒辦法,只能派出項伯前去和談。
劉邦也不想打了,三年了,所有人都累了,他也想歇歇。
就這樣在雙方都得到了利益的前提下,以鴻溝為界,西邊為漢,東邊為楚。
合約正式簽訂,史稱“鴻溝之盟”。
……
合約簽訂後,項羽果然遵守合約,放回了被俘虜的劉太公和呂雉,率軍東歸。
此時的劉邦營中。
劉邦親自去接劉老太公,當天晚上還陪了呂雉,他們為自己做了兩年多的俘虜,劉邦對他們充滿愧疚和感激。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表面的,但是劉邦還必須得做。
畢竟人家為了你做了兩年半的俘虜,你表面功夫總得做好吧,要不然別人該說你忘恩負義了。
要說這呂雉苦沒少跟著劉邦受,福沒享多少,結果自己和兒子還不受劉邦待見。
不過,此時劉邦也沒有想那麼多,總算是結束戰爭了,自己也可以回去好好的歇歇了。
眾位將領也都舒了一口氣,總算能歇歇了,誰想天天打仗,誰不想抱著老婆孩子熱炕頭?
“傳令,令將士們暢飲三日,三日後拔營回漢中!”
劉邦下了命令,所有人都歡呼雀躍。
只有蘇雲知道,劉邦不會走的,張良這時候會提建議,讓劉邦撕毀盟約,追擊項羽。
果不其然,和歷史上的走向一樣,張良還是站了出來。
他仔細的給劉邦分析了現在的情況,只要趁項羽鬆懈的時候追擊,就可以徹底擊敗他,要不然等項羽回去收拾好了,他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思慮再三後,劉邦同意了張良的計策,撕毀盟約,追擊項羽!
手下的將士都是韓信調教出來的,都跟隨了劉邦很久,他們從來都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劉邦的命令,從無怨言。
……
由於最近軍中的事特別多,大家也都不在乎蘇雲封侯爵的事了。
只有見了面,嘴上該尊敬的尊敬,心理上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