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曹操:老子掀桌子,不玩了(第2/2 頁)
時刻,朕對賢才的渴望,就如同乾旱的禾苗盼望甘霖一樣急切。
如今朕打算興辦大漢書院,但不是隻尊崇儒家學說,而是倡導百家爭鳴、讓各類學說都能閃耀出各自的光彩。
各種各樣的學術思想,不管是儒家的仁愛、品德、禮儀,法家的規章、制度,兵家的謀略、作戰策略,
墨家的工藝技巧、兼愛思想,道家的無為、順應自然等,都有它們精妙且深刻的內涵,對於國家的興衰、民眾的教育感化、世間的安定與混亂,各自都有著長處。
所以朕向天下宣告:各州郡那些有才能的雅士、學識淵博的大儒、身懷奇特技藝的人,不管擅長哪一種學說,精通哪一項技藝,都趕快到朝堂來接受徵召吧。
,!
希望眾賢能進入書院去傳授知識、傳承技藝,開啟四方學子的智慧,讓各類學術思想匯聚在一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鑄就大漢文化的繁榮昌盛,一起塑造國家興盛的根基。
現命使者傳告天下,欽此!】
設立【大漢書院】,招聘天下大儒、諸子百家有識之士前來教學,這就是曹操自己想出來的主意。
就問你絕不絕吧。
眾人皆知,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諸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如明珠蒙塵,漸趨式微。
於當下,世家子弟大多醉心於儒家之學,奉為圭臬。
儒家好不好,曹操不想去過多評價。
但曹操知道,若社會要蓬勃發展,僅靠儒家這一脈學術,無疑是跛足而行,難以致遠。
曹操心想,既然你們這些所謂的大儒,請你們上桌吃飯都不來。
那好,老子就把桌子掀了,都別吃了。
老子現在昭告天下,各方學派,無論道、墨、兵、法,皆可匯聚許都,入大漢書院講學授業。
此令一出,曹操麾下荀彧、郭嘉、陳群、程昱等人聞之,皆對曹操這一高瞻遠矚的堂堂陽謀欽佩有加。
荀彧雖以儒學為根基,兼修法學,然其本質乃是務實之人。
在他眼中,各家學術但凡是有益處的,便潛心鑽研,反之則棄之如敝履。
郭嘉則全然是法家的忠實擁躉,其理念與法家主張絲絲入扣。
陳群整天滿嘴的儒家仁義道德,但其實這傢伙從小修的卻是法家學派。
至於程昱,這傢伙就是個混子,什麼都學。
曹操見眾人皆無異議,便更加篤定了決心。
如此這般,前後兩道旨意相輔相成,不論年老年少,但凡身負才學之士,曹操都要將其招攬至麾下,一個也不放過。
用賈詡的話來說,不怕那些大儒不來應昭。
你儒家不來是吧?
那咱們就讓大漢書院只教學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文化。
就問你儒家慌不慌。
如果你還不慌?
沒問題。
待三年之後,大漢書院首屆學子學成畢業,將他們安置於各個關鍵崗位。
同時宣佈,此後但凡有意入仕為官者,書院出身者優先錄用。
而那些非書院出身之人,若想踏入仕途,便需參加考試,且考試內容皆是書院所教授的學問。
這般一來,天下儒學之士還能不乖乖就範?
有道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如今帝王家將儒家拒之門外,看還有多少人願意在這一棵樹上吊死。
至於軍隊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曹操心中亦有一番籌劃。
先憑藉當下的招賢令廣納賢才,加以考核篩選,優中選優。
待幾年之後,大漢書院運轉步入了正軌,便再籌建一所專門的軍事學院。
遙想後世,黃埔軍校的赫赫威名與輝煌成就。
曹操便心嚮往之,恨不得早日將其付諸實踐。
……
ps:求五星好評,求免費小禮物,謝謝各位大老爺!
:()三國,我曹賊,愛江山更愛美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