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孫策、周瑜定親大小喬(第1/2 頁)
孫策一番志得意滿的話語,落在呂範耳中,卻令他暗自搖頭。
在呂範看來,孫策這是有點飄了啊!
呂範目光灼灼,緊盯著孫策,語氣中滿是憂慮:“伯符,你如今看到的不過是浮於表面的平靜。”
“在我看來,那些向你俯首稱臣的江東士族,各個心懷鬼胎。”
“他們只是在等待時機,權衡利弊,眼下的順從不過是權宜之計。”
“一旦局勢有絲毫變動,反戈相向都只是轉瞬之間的事。”
“你看那袁術,出身四世三公的顯赫家族,坐擁雄厚實力,在揚州經營多年,可他又何曾讓江東的世家大族真正心悅誠服?”
說到此處,呂範不禁長嘆一聲,神色越發沉鬱:“伯符,你行事果敢,這是你的優點,卻也因此鋒芒太盛。”
“殊不知,你早已觸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根基。”
“若還不懂得收斂鋒芒,大禍臨頭恐怕只是遲早的事。”
孫策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眼中閃過一絲不耐,冷冷一笑:“先生,您這番話,莫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了。”
“我如今坐擁數萬精銳甲士,區區世家,又何足道哉?”
他昂首挺胸,豪情萬丈地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恰逢亂世,就該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成就一番不世偉業。”
“要是事事畏畏縮縮,何時才能功成名就?”
呂範聞言,只是苦笑著搖頭,不再多言。
有些話,點到為止即可。
至於孫策能否聽進去,他也莫可奈何了。
一旁的周瑜,倒是將呂範的話聽進了心裡。
他低頭沉思片刻,轉而向孫策勸道:“伯符,呂先生所言,並非毫無道理。”
“我們固然要大膽征伐、銳意進取,但也不能對潛在的危機視而不見。”
“我也覺得,當下局勢略顯不明,處處隱藏暗流。”
“我們不妨一邊持續壯大自身實力,一邊設法分化瓦解世家的勢力,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
呂範聞言,眼中流露出讚許之色,看向周瑜,點頭道:“公瑾果然心思通透。”
接著,他又將目光轉向孫策,誠懇說道:“伯符公子,你不妨多打著安撫的旗號,與世家大族密切往來,對他們施以厚恩,讓他們放鬆警惕。”
“待到時機成熟,再一舉將這些隱患連根拔起。”
孫策聽後,心中雖仍有些不情願,但也不得不承認二人所言切中要害。
他沉默良久,最終長嘆一聲:“先生和公瑾的話,我記下了。只是這等待的過程,實在是煎熬啊。”
呂範輕輕拍了拍孫策的肩膀,語重心長說道:“伯符,成大事者,必須要有耐心。”
“依我看,壽春不久之後必有大事發生。”
“屆時,只要袁術在壽春有所行動,揚州的世家大族必定會紛紛響應。”
“而你,只需儲存好自身的有生力量,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等曹操南下,與袁術分出勝負之後,便是你揮師出征之時。”
“倘若曹操取勝,揚州袁術的地盤,你儘可收入囊中。”
“曹操沒有水軍,必然不會與你強行爭奪;”
“若是袁術得勝,你便可趁機拿下徐州廣陵一郡,藉此暫避袁術的鋒芒。”
“記住,此刻的隱忍,都是為了日後的宏圖霸業,切不可因一時衝動,壞了全盤計劃。”
孫策聽了,眼中頓時閃過一道精光:“先生,您是料到袁術會……”
呂範含笑點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伯符當日送出玉璽,不就是打著禍水東引的主意嗎?”
“嘿嘿……”
孫策心領神會,忍不住笑出聲來:“果然什麼都瞞不過先生。”
周瑜見狀,笑著看向呂範:“先生,昔日送出玉璽時,我和伯符就料到會有今日的局面。”
“如今局勢正如我們所料,江東也迎來了轉機。”
“我和伯符,只要熬過這次大亂,就能收穫勝利的果實了。”
周瑜頓了頓,笑容滿面說道:“子衡先生,伯符求賢若渴,一心想要成就大業,先生何不順勢而為,加入我們,攜手共創江東霸業?”
呂範看著眼前滿懷壯志的孫策和周瑜,眼中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意:“既然伯符和公瑾如此有誠意,我若再推辭,那可就太不識抬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