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盛世新篇與外交風雲(第1/2 頁)
隨著軒轅徹被立為儲君,國家在他與林婉兮的精心治理下,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盛世。農業豐收,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繁榮,文化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弘揚。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盛世之下,外交風雲卻悄然湧起。周邊幾個國家對這個日益強大的國家心懷忌憚,又或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開始在外交上蠢蠢欲動。
其中,北方的遊牧大國柔然,一直以來與本國在邊境貿易上時有摩擦。如今看到其國力漸強,更是擔心會威脅到自己在北方草原的霸主地位。柔然國可汗派遣使者前來,表面上是為了增進兩國友好,實則是來探聽虛實,並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貿易條件,要求本國開放更多的邊境市場,降低對柔然商品的關稅,卻對本國出口到柔然的商品設定重重關卡與高額賦稅。
軒轅徹深知這是柔然的刁難,但他也明白,在國家還未完全做好戰爭準備之時,不宜輕易挑起戰火。於是,他決定與林婉兮商議應對之策。
林婉兮沉思片刻後說道:“殿下,這柔然國來者不善。我們雖不能直接拒絕,以免給他們落下口實,但也絕不能全盤接受。或許可以先與他們周旋,派遣我們的使者前往柔然,深入瞭解他們的國情與需求,同時展示我們的國力與文化,讓他們知曉我們並非可輕易拿捏。”
軒轅徹點頭讚許:“婉兮所言極是。我會挑選一位能言善辯、有勇有謀的使者前往。”
經過一番考量,他們選定了年輕有為的外交官蘇瑾。蘇瑾精通多國語言,對各國風俗文化也頗為了解,且在以往的外交事務中表現出色。
蘇瑾帶著使命踏上了前往柔然的征程。一路上,他歷經風雨,穿越沙漠與草原。當他抵達柔然國的王庭時,受到了柔然人的盛大歡迎,但也感受到了他們骨子裡的傲慢與敵意。
在與柔然可汗的會面中,蘇瑾不卑不亢地陳述著本國的立場:“可汗陛下,我國一直秉持著與鄰國友好往來的態度。在貿易上,我們希望能夠建立公平公正的合作關係,互利共贏才是長久之道。貴國提出的條件,我國實在難以接受,若能適當調整,我國願意加大與貴國在文化交流、軍事互信等多方面的合作。”
柔然可汗聽後,大笑道:“你們國家如今發展迅速,已讓周邊不安。若不按照我的要求,邊境恐難安寧。”
蘇瑾微微一笑:“陛下,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我國雖熱愛和平,但也不懼戰爭。若貴國執意挑起爭端,我國百萬雄師也將嚴陣以待。”
雙方的談判陷入了僵局。蘇瑾在柔然期間,一邊繼續與柔然的大臣們商討,一邊暗中觀察柔然的國情。他發現柔然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但國內經濟結構單一,過度依賴畜牧業,且貴族與平民之間矛盾日益加深。
蘇瑾將這些情況迅速傳回國內。軒轅徹與林婉兮商議後,決定從柔然的內部矛盾入手,制定新的外交策略。
他們一方面在邊境集結兵力,展示軍事威懾力;另一方面,秘密聯絡柔然國內一些對可汗統治不滿的貴族,承諾若兩國能夠達成公平貿易協議,本國將支援他們在柔然國內進行經濟改革,改善平民生活。
這一策略逐漸產生了效果。柔然國內部開始出現分歧,一些貴族向可汗施壓,要求重新考慮與本國的外交關係。
在內外壓力下,柔然可汗不得不重新與蘇瑾談判。最終,兩國達成了一份相對公平的貿易協議,同時還簽訂了文化交流與軍事互信的意向書。
就在與柔然的外交風波剛剛平息之時,西方的一個小國樓蘭,卻突然發生了政變。樓蘭新的掌權者是一位激進的君主,他上臺後,開始驅逐在樓蘭的本國商人與百姓,沒收他們的財產,並且與一些對本國懷有敵意的國家勾結在一起,試圖在西方形成一股對抗本國的勢力。
軒轅徹得知訊息後,決定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樓蘭,警告其新君主停止這種敵對行為。這次,林婉兮推薦了自己的一位手帕交,聰慧果敢的女子沈璃。
沈璃帶著軒轅徹的書信來到樓蘭。然而,樓蘭新君主卻對她的到來不屑一顧,甚至當眾撕毀了軒轅徹的書信,揚言要與本國勢不兩立。
沈璃並沒有被樓蘭君主的無禮所嚇倒。她冷靜地說道:“陛下,您如此行徑,是在將樓蘭推向危險的邊緣。我國與樓蘭本有多年的友好往來,您若執迷不悟,我國的鐵騎必將踏破樓蘭的國門。”
樓蘭君主惱羞成怒,下令將沈璃囚禁起來。但沈璃在囚禁期間,憑藉自己的智慧與魅力,成功地說服了看守她的樓蘭士兵,並且與樓蘭國內一些有識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