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選人(二)(第1/2 頁)
第二天下午,里正竟來了宋家,寧三娘連忙把他請進來。
里正開門見山的問道:“你們家僱人僱得怎麼樣了?”
宋褀安回答:“推磨煮豆漿,做豆腐豆腐皮的都僱好了,現在只差負責烤房的人。”
“負責烤房需要做些什麼?”
宋褀安心念一動,猜到了張里正過來這一趟的目的,回答道:“要會看火的,而且還要對溫度比較敏感的人,要是有個一丁點的差錯,一烤房的豆腐皮便都要毀了。”
張里正點點頭,咳嗽一聲:“我有兩個戰友前輩,因為上了年紀再加上年輕時候在戰場上拼殺帶來的病痛,從軍中退了出來,現在沒個什麼去處,你看你能不能給個機會,僱他們兩人來試試?”
宋褀安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但也沒拒絕,而且朝他確定:“他們上了年紀是有多大的年紀?”
“不過是五十出頭,給你看看烤房看看火的活計還能能勝任的,這一點我可以和你打包票。”
宋褀安點頭:“我相信里正你,既然是邊軍中退下來的,那想來人品是沒什麼問題的,若他們願意便讓他們來吧,負責烤房看火這活計比較重要,而且還要日夜守著比較辛苦,開出的工錢是十文錢一天,另外每天還有兩頓飯。”
張里正難得的笑了笑:“如此甚好,那我這就去找他們去,把人給你弄來。”
花費了幾天的時間,宋褀安和寧三娘兩人一起把僱工給定了下來。
其中,推磨的僱了四個力氣較大的男子,都是白山村的,宋褀安前幾日定了三個新的石磨,又把先前買的那個也一起搬過去,請了人推磨,家中的驢子便只管負責拉貨就就行。
新建了五個灶臺,她便請了五個婦人來專門煮豆漿,另外做豆腐的僱了兩個,做豆腐皮的僱了五個。
負責烤房的則是請了張里正推薦過來的兩個從軍中退下來的兩個老爺子,一人姓葉,一人姓夏,兩人雖然看起來上了年紀,但精神看起來不錯,一雙眼睛看過去,便給人一種他們很有故事的感覺。
因為還有每天提供的兩頓飯要做,經過商量,寧三娘和柳老婆子專門負責做飯,柳家孫女那個半大的孩子則是給她們打打下手。
宋褀安被安排去做生意上的對接,專門負責做買賣。
如此,宋家豆腐作坊該準備的東西和該僱的人便都僱好了,就等著開業幹活了。
寧三娘堅持認為,作坊開業一定要選一個好日子,但問過了之後,整個村子竟沒一個會看日子的,便和宋褀安一起,趕著驢車找去了白山村中。
聽說白山村中有一個老人會看日子,附近幾個村子中有人要辦事,出殯亦或者是辦喜事,動土蓋房的都會去找他看。
到了白山村中後,宋褀安和寧三娘兩人受到了村民熱情的招待,一來是因為宋家現在是周圍附近幾個村子中唯一一戶被公儀將軍赦免,改了良籍的人家。
二來是因為白山村中有人從宋家掙了錢回來,從先前僱人建作坊,到現在還有人去宋家豆腐作坊當僱工,每天都有幾文錢進賬。
所謂給錢的是大爺,雖然村中有的沒有掙過宋家的錢,但說不準宋家以後還要僱人呢。
所以一個個白山村的人對宋家母女兩人的態度極為熱情和善,一路把她們領到了那個會看日子的老人家門口才作罷。
會看日子的老人和宋家同姓,問清楚了宋褀安的來意之後,他便要了宋家三人的生辰八字。
寧三娘順溜的把自己和宋景山的生辰八字說了出來,但輪到宋褀安的時候,她卡殼了。
書中並沒有寫過原主趙瑜的生辰是什麼時候,宋褀安一個穿書的,更加不清楚了。
面對兩雙詢問的眼神,宋褀安收了收心神,把自己現代時候的農曆生日說了出來,那姓宋的老人便開始心無旁騖的推算起來。
宋褀安莫名其妙的穿了書,對這些奇異的事情不像先前那樣什麼也不信,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得念頭,和緊張的寧三娘兩人一言不發的默默等著。
良久之後,那姓宋老人緊張的神情舒展開:“你們家的作坊將來會順風順水不會遇到什麼困難,另外做作坊開業最近的一個好日子在三天後,下一個好日子便要再等八天。”
寧三娘笑得開心,先謝過老人家:“借你吉言,謝金口。”
然後轉頭對宋褀安說道:“三天後恰好你爹休沐,正正好。”
宋褀安沒什麼意見:“那就定在三天後開業。”
付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