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道門現在混得有點慘(第1/2 頁)
甚至對張三丰說,等千秋大劫降臨在談。
得了,這需要一百五六十年的時間啊 ……
朱由校看著張三丰離開的背影,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笑。
“道門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的。”
“百年後,朕都可以不鳥定州。”
何況錦衣衛並非沒有安排情報人員進駐定州?
並且安排的人員都是他具現復活出來的鐵桿。
不存在背叛大明背叛他。
收集定州情報,沒有邵元節想的那麼難。
以為大明派出去調查情況的人會背叛大明,會成為別人掌控大民的棋子。
邵元節見到張三丰出來後,張三丰搖頭道:
“陛下說等千秋大劫來了再說。”
邵元節驚呆了,“怎麼會這樣?”
“難道明皇就一點不想知道定州情況?”
張三丰道:“這位天子的心思,誰也猜不透。”
不過有一點,張三丰心裡非常明確,就是抱緊天子大腿準沒錯。
這也是武當在大明混得如魚得水,其勢力更是水漲船高。
隱隱間已有趕超龍虎山的趨勢。
倘非如此,邵元節會在意武當發展情況,會在張三丰?
想多了!
要不是大家同屬道門,張三丰也不想道門在大明混得悽悽慘慘的,這才硬著頭皮面見天子。
他沒有告訴邵元節,大明宮裡面就有好幾位武王境的強者。
他能破境神通境,便是人家的指點,才得以迅速破境的。
為節省了五十年的時間,這是多大的人情?
武當建立起來,一直備受道門打壓。
要不是大明一直扶持武當發展,武當不會有現在的底蘊和地位。
張三丰在見了天子後,現在只是把天子的話轉告邵元節,便直接離開。
他也不想和邵元節一系的道門中人接觸,太危險。
不如老老實實地跟著大明的腳步走,更加穩健。
武當立足的是大明,而其他道門立足的是定州。
雙方戰略和佈局都不同,不可能尿到一個壺裡。
朱由校這裡,更是簡單。
與其關注道門,不如關注一下趙敏,還能解決大明內部不少麻煩。
要是借刀殺人,清理部分明教的人,同時又讓武當知道,做事穩著點。
別把自己也搭進去。
大元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人家的底蘊擺在那裡,佛魔兩道都有的帝國,能沒有底牌麼?
蒙赤行、八思巴和龐斑都是公開人物,並不是隱藏起來的底牌。
密宗的強者和魔門的強者絕對還有不少沒有曝光。
突厥、匈奴裡面同樣有同宗同源的強者活著。
不然的話,大元這幾百年來,就沒有和兩國爆發戰爭。
密宗更是緊緊地抓住大漠一切權力,出現這樣的分裂格局,想來是密宗要想的結果。
密宗要是扶持誰,誰必定是大漠之皇。
但沒有統一的大漠帝國出現。
九州同樣是分裂的, 一州一個帝國,要不是定州乾的,鬼都不信。
九州現在的國與國之間,本身關係複雜,形勢又嚴峻。
牽一髮而動全身。
沒有誰敢率先挑起國戰,太危險了,稍有不慎自己也要人死國滅。
大元遲遲不動武,不是忽必烈猶豫,沒有信心。
是真的怕意外。
看起來大元統一三州那是穩妥妥的,實則忽必烈自身都沒有把握。
當大元全力以赴解決金國和遼國,那突厥和匈奴忽然背後插刀。
兩國聯合起來,大元就得趴下。
誰都不敢輕易下達這個統一三州的命令。
要是大宋的道門乃至儒釋兩家也插手,沒有按照雙方的約定進行。
大元便四面受敵,後果不堪設想。
在沒有完全的把握,誰都不敢輕易下令,除非是那種沒有腦子的皇帝
趙敏這一次帶來的人,最低都是大宗師,大部分都是天人境。
這套陣容已經很大了,只是低於了天子規格一個等級。
兩位陸地神仙,八位天人境,其餘的都是大宗師。
就是這樣的強大陣容,趙敏還沒有走出大金就損失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