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殺大權才是通殺第一定律(第2/4 頁)
在老百姓這邊的。
日後他才能做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至於大明最為紅的兩位實際上的遼東王熊廷弼和登萊王袁可立。
知道他們忠誠,但也沒有逃脫把自己雕刻的木偶具現出來的人物安插到兩人統帥的軍隊裡面。
都是總旗、百戶或守備一類,官職可能不會很高,但都在戰鬥系列的前沿。
他們相反, 一旦天子下令,軍隊根本調不動。
雖然天子信任,不等於天子沒有反制手段。
這就是防患於未然,是每個帝王都必須去做的事。
唯有這樣,才能把天子的軍事命令執行下去。
現在看著皇太極這個大胖子渾身哆嗦,面色死灰,就知道也是個怕死的傢伙。
什麼人傑,到了臨死前,同樣要尿褲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一眾所謂的強悍而無畏的貝勒,全變成了軟腳蝦,淒厲而哀嚎的慘叫聲。
百官不少都毛骨悚然,但是百姓卻露出興奮的神色。
百官毛骨悚然,那是沒有認識到這群人的窮兇極惡,心裡沒有百姓。
而百姓開心,那是仇恨使然,恨不得喝其血啖其肉。
“敵人之慘痛,乃是朕的快樂之音。”
“這樣的聲音非常美妙,但願能給後金一個深刻的教訓,少禍禍我大明百姓。”
“軍人之間的對決,慘死是常規。”
“但以屠戮百姓為樂,這就是禽獸,必須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方能解朕之心頭之恨。” 如果不是天子就在旁邊坐著,不少大臣都要昏死過去。
太殘忍了!
其血腥簡直有點慘無人道。
可惜天子就是一動不動,任由劊子手千刀萬剮。
范文程這些大漢奸,全部嚇死過去 ……
他們怕了,後悔了!
為何當年腦袋被門板夾了,竟然投靠後金,出賣自己的民族和同胞?
真的是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啊 …
他們對大明百姓有多殘忍,如今大明還之的同樣是殘忍。
中原禮儀之邦的大國範已經沒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
一旦中原不玩這一套,最後的悲劇都是大漠上的蠻夷前來買單
這是大明歷史以來的最為嚴厲的審判。
直接放棄以往作為的大國風範,用什麼禮儀之邦來為敵人買單。
這種型別的人,朱由校是見一個殺人,毫不留情地踩死。
什麼仁義之道,那是對人而不是對牲畜。
文明只能用於文明之人,不能用於野蠻之人。
大明乃至其他儒家盛行的皇朝,都只是單方面施行。
並沒有敵我雙方遵守這樣的文明規則。
敵人不遵守,那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
朱由校要打破的就是這個儒家思想,危害太大了。
這種禮儀之邦單方面的規矩,屬於親者痛、仇者快的模式。
這一次之所以不掩飾,公開公正公平地審判,對百姓的影響是最深遠的。
同樣對大明儒家群體思想也極其重要。
以前是儒家說什麼,天子就要照著做,否則天子就是暴君或者昏君。
現在反過來,是天子怎麼做,儒家臣子必須按照天子之意去執行。
這是兩個不同的性質。
帝王就應該玩通殺,沒有強大的實力,臣子會聽你的?
不成為全城的吉祥物,便已不錯。
手握兵權才是變革變法的核心。
要是沒有兵權,天子嘰歪半天,都沒有臣子理會。
擁有兵權不一樣,不聽話就抄家,反正大明官吏早已糜爛了。
隨便拉一個出來殺了祭旗都不會是冤枉的。
朱由校今天對敵人進行明正典刑,不但是為了天下民心,也是警告一切尚未暴露的賣國賊。
有些事兒可以在自己的夢裡想一想,決不能付諸行動。
夜帝和吳明實際上已秘密來到京城,並隱匿在人群裡面,遠遠地觀察朱由校。
當他們踏入京城,靠近天子,便有一股龐大的危機氣息襲來。
可見天子身邊看似都是些弱逼,沒有一個陸地神仙。
但皇宮裡面傳來的危機氣息太恐怖了。
夜帝心中疑惑不解,“我大明還有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