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明爆發出來的力量,非常恐怖(第1/3 頁)
趙佶現在非常羨慕朱由校,看到朱由校說出兵就出兵。
哪個大臣敢嘰歪直接拉出去砍了!
嘴上罵朱由校是個暴君,其實他也想啊 ……
可惜他的意志已被士大夫綁架了,名義上的君主而已。
趙佶對身邊的心腹太監道:“看看大明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啊………”
“雖然是個暴君,那是朱由校年輕,行事有些率性。”
“雖然朕善於謀段,善於求穩,但論權勢,朕不如朱由校。”
身邊太監低聲道:“陛下,這樣的皇帝容易亡國啊………”
這是九州人對大明的看法,覺得朱由校這樣大搞一言堂,很容易把大明帶入萬丈深淵。
宋徽宗趙佶聞言,不由莞爾一笑,“看來朕的無為而治還是頗有成效的嘛!”
“陛下英明!”
聽著心腹太監都這般態度,心裡一陣難受。
“我大宋難道沒救了?”
透過士大夫綁架他的意志譴責朱由校,就感覺到自己的權力似乎沒有想象的大。
所謂的無為而治,那是沒有權勢的人才乾的。
天子不干預地方,還是天子麼?
在他眼裡,天子做到這般隨性的人,可能只有贏政方能達到。
論及魄力,朱由校才是第一個。
九州中除了朱由校這個皇帝不受制於任何勢力外,其餘的皇帝都被大勢力限制了。
大家都是皇帝,憑什麼朱由校就可以,而他們就不行?
學習朱由校破罐子破摔,光腳不怕穿鞋的勇氣。
他們好像沒有,都怕玩脫了。
“朕現在覺得和楊廣都是吉祥物了。”
楊廣三徵北漠都大敗而歸,被門閥聯合敵人把大隋的元氣消耗一空。
如今的大隋就是個吉祥物。
倘非周邊諸國行事和關係錯綜複雜,互相牽制互相傷害,大隋早被世家門閥取而代之。
他喜歡文藝,不等於他是個白痴,真的不知道大宋的危機。
只是他無力扭轉大宋當前危機,所以只能在外觀摩朱由校的各種神操作。
開始他是瞧不起,現在卻把朱由校當神人。
就是皇帝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傲然而獨立。
同樣是昏君一黨的隋煬帝楊廣,同樣看得目瞪口呆。
對皇后說道:“朕沒有朱由校這個傢伙運氣好!”
“身邊竟然有這麼多的人願意為他效力。”
楊廣覺得自己之所以輸,是因為沒有一個真正站在大隋利益考慮的臣子。
大隋的臣子十有八九來自世家門閥,他也想提拔人才,提拔寒門弟子。
可惜成效甚微,論及遠見和前瞻性,不覺得會輸給朱由校。
楊廣覺得朱由校乾的原因,除了魄力外,最重要的就是明太祖給他留下的保龍一族。
外界一直猜測朱由校的人才來源,均推測出自保龍一族。
大明保龍一族聞名九州,並非無的放矢。
大秦有黑冰臺,成為贏政一統秦州六國的佐助。
大明有保龍一族,成為朱由校掀桌子的勇氣。
大隋只有一個靠山王,還被世家門閥壓制在旮旯裡面動彈不得。
宗門和世家門閥聯合壓制皇朝,搞得他這個皇帝就是個表面上的天子。
本質上,他一樣是個吉祥物。
本來九州五個帝國,大秦、大周、大隋、大宋和大明,後面三大帝國都是昏君系列。
算是九州帝國中的昏君中的明人。
一個比一個爛。
大明的天子朱由校登基就選擇隱忍,做了木匠皇帝,幹起了木匠的活兒。
趙佶玩起了悲春傷秋的文人情懷。
楊廣倒是野心勃勃,卻發動戰爭,藉此削弱世家門閥力量。
結果,楊廣失敗了,不但反抗沒有成功,反而把家底兒打沒了。
標準的敗家子,如今沒有了底牌,有也是一張無法動搖的牌,那就是靠山王楊林。
除此之外,楊廣已經沒有牽制世家門閥的力量。
他不擺爛還能怎樣?
蕭皇后知道眼前這個男人苦,卻也沒有辦法。
看著楊廣道:“陛下,臣妾覺得可以學習朱由校。”
“大不了隱忍十年,乃至二十年足以培養出忠於皇室的人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