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不好了,大隋人才跑大明去了(第1/3 頁)
大明不再限制人才出身,論才不論出身的原則。
這直接打破了世家門閥對人才的壟斷。
徹底打破世家門閥乃至士紳統治體系。
沒有了世家以及士紳的把持,選拔人才面對的是所有階層的人。
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更是否定了自古以來的用人原則。
祝玉妍得知石之軒竟要離開大隋,徹底融入大明,成為大明的一員。
便是魔門的身份都可以選擇放棄。
祝玉妍蒙了,不知如何是好?
“他真的捨得放棄魔門在大隋的偉業和復興~?”
“為什麼?”
石之軒現在是徹底放棄在大隋魔門的一切。
凡魔門弟子,願意跟隨他去大明的,他可以帶走,不願意的,可以選擇效力魔門其他人。
他不再幹預大隋魔門的一切事務。
其實石之軒是準備在大明另立分支。
瞧不起大明魔門的不作為,乾的事兒都是在動搖魔門在大明的根基。
按照大明現在的發展,不出三十年,魔門便要在大明徹底消失。
大明一旦推行全面修煉,魔門的人力資源便徹底斷了。
沒有新鮮血液的門派,就是個等死的門派。
未來除了滅亡外別無他途。
他這是在挽救魔門道統的傳承,修整和整頓魔門以往的邪路。
至於魔門中人能不能看清大勢,石之軒已經沒有興趣。
不如好好地在大明體制內混,以此保護魔門道統傳承。
在大明的武院裡面,是可以包容魔門的存在。
大明不在意外身份,只要遵守大明律即可。
傳道不受任何限制,甚至看功勳和表現,還能得到進入大明藏經閣參悟其他神功奇學。
明皇這是在整合資源,充分利用資源。
徹底廢除人為的資源浪費和分割。
朱由校玩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一起復興大明,強化大明自身軀體。
讓大明變得更加強大。
楊廣得知這個訊息,臉上很不是滋味。
當年要不是石之軒和長孫晟,大隋不會那麼快就解決大隋立國之初的邊患不穩問題。
唯一讓楊廣愧疚的便是,他和父皇楊堅都沒有給石之軒公正的待遇。
都在防備魔門。
尤其梵清惠拿走和氏璧之後,石之軒便果決地離開大隋朝堂。
“父皇和朕當年如果果決一點,直接拒絕慈航淨齋的要求。”
“那現在石之軒便是我大隋唯一對抗魔門的人了。”
石之軒的價值和身後的勢力一點不差。
有石之軒在,世家門閥和宗門敢這樣囂張?
“果然是朕的決斷和魄力不足。”
“不是我大隋人才沒有,而是我大隋沒有使用的勇氣。”
“朕當年之所以放棄邪王石之軒,目的是為了麻痺世家門閥和宗門。”
“但朕失敗了。”
楊廣現在開始反思自己的作為,覺得自己魄力方面的確不如朱由校。
如果朱由校是大隋的皇帝,只怕魔門會被充分利用起來。
按照事實結論,再壞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局面。
至少可以維持一個平衡。
只是世家門閥、宗門以及楊廣都不會想到,這些外洩資訊,都是朱由校故意的。
就是給其他國家的人才樹立一個典型,只要是人才,大明都敢用。
但凡在自己國家無法施展抱負的人才,來大明才是唯一的途徑。
我大明不講出身,不講地位,只論才不論出身的原則。
朕連石之軒這個大魔頭都敢提拔使用,其他人還有什麼顧忌?
再壞也壞不到石之軒的層次啊 ……
“朱由校這小子太能算計了,朕都被他玩的沒脾氣。” 其餘心腹選擇沉默。
現在大隋是爛到根子,處處烽煙,造反此起彼伏。
楊廣心裡早已煩透了。
好多造反勢力都是世家門閥在暗中扶持。
禍禍大隋那叫一個狠。
明明喊著為了天下蒼生,實則暗地裡卻狠毒無比,把百姓當草芥。
楊廣現在只能退守,而沒有選擇平叛。
大隋皇室只要堅守住自身利益不損即可,其餘的損失,那是世家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