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吾輩當自強!(第1/2 頁)
共同社會?
朱辰聽了朱元璋的問題不由得有幾分啞然,不過想想也不奇怪,所謂的共同社會也只是存在理論之中,他也沒有見過。
更不用說是朱元璋他們了。
朱辰喝了一口茶,回道:“還差得遠呢。”
差得遠?
朱元璋和朱標聞言都是一怔。
剛剛朱辰給他描繪的未來世界已經超出了他們想象力的極限,在他們的眼裡簡直是神仙手段,但卻還差得遠?
這就很恐怖了。
那共同社會將是一個什麼樣形態的社會?
這麼說,共同社會對於朱辰而言也是未來社會,就像朱辰所處的社會對於他們而言一樣,超出想象力的極限。
朱辰道:“我所處的世界,雖然生產力相較於大明有了巨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是一個複雜多變,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世界。”
“地緣衝突不斷,戰火持續,貧富差距加劇,環境汙染日益嚴峻,極端天氣頻發,網路安全風險增加等等問題。”
“根據權威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至少有2億多人為躲避戰爭、貧困等而流離失所,11億人極端貧困,24億人全年飢餓營養不良。”
聽了朱辰的話,朱元璋和朱標又有些傻眼了。
可以開山填海,可以飛上雲端,登上月亮,可以把人都復刻出來,都已經這麼厲害了,怎麼還有那麼多人餓肚子?還有那麼多的問題?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
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麼,問道:“那華夏呢,華夏怎麼樣了?”
他在看清史稿的時候,看到了華夏大地被西方列強用大炮強行轟開國門,馬蹄踐踏,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量領土,還賠償了鉅額賠款,使華夏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民眾遭受了沉重的苦難。
泱泱大國,竟然淪為那些彈丸小國的口中食,腹中肉。
屈辱。
這是一段屈辱史。
朱元璋當初在看的時候,氣得差點兒吐血。
而相對於屈辱,更加現實的問題是,華夏大地能夠從這段屈辱的歷史中重新站起來嗎?
就算重新站起來,已經落後了那麼多,還能迎頭趕上嗎?
對於這個問題,別說是曾經作為這片土地最高統帥的他了,就是一名華夏子民炎黃子孫,都會關心。
朱辰回道:“我所在的華夏大地,四海昇平,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但是在此之前,也曾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歲月。”
聽到這話,朱元璋這才鬆了一口氣。
朱元璋看過清史稿,當然知道滿清的後期,華夏大地是何等的屈辱,曾經的天朝上國竟然淪為他人砧板上的魚肉。
他以為,朱辰說的艱難歲月只是滿清的後期。
然而聽下去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朱辰大概講了一下,華夏自清亡了以後的那一段歷史。
只是聽著,朱元璋和朱標的手指就已經捏得咯咯直響,聽罷之後,朱元璋和朱標震驚之餘,滿是憤怒之色。
泱泱華夏大地,曾經的天朝上國,竟然差點兒被倭國那樣的彈丸小國給滅了?死傷數千萬人?光是南京屠殺就屠了超過三十萬百姓?
滔天的罪惡。
這……
朱元璋和朱標驚怒得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用言語表達了。
難怪當初朱辰在說倭寇問題的時候,會那麼的憤怒,說一定要打,因為,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原來是這樣!
難怪在海禁以及出海的問題上,朱辰甚至說出了朱元璋不如他的兒子朱棣這樣的話來。
原來是這樣!
朱元璋恍然,一下子想明白了許多的東西。
自己當時還因為朱辰說他不如兒子朱棣而心有怨氣,好長時間才化掉那股怨氣。
現在想來,真是羞愧難當。
朱辰毫無保留,沒有所求的幫助自己,引導自己,自己卻在這猶豫,還去計較那點虛名……
不對。
朱辰不是沒有所求,應該是有所求。
他只是求大明……不,應該是華夏大地,能夠改變歷史,不要走上那條備受屈辱與災難的道路。
朱元璋沉聲問道:“已經被人踩到了泥裡,後來華夏是怎麼站起來的?”
誠然。
朱元璋以為,滿清的那段歷史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