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涼州牧城(第1/1 頁)
揚州到燕州,最快的路線是由南向北直接穿過豫州,六日可達燕州境內。
但豫州為中州,京都晉安城就在豫州,整塊豫州被太子府牢牢掌握在手裡,有點風吹草動都容易被察覺,越靠近京都,各家的眼線更是越多。
柳楠吩咐避免節外生枝,謝六果斷放棄了這條線圖。
而從東繞行,怎麼都繞不過東南的福州。福王態度不明,謝六又在福州露過臉,所以謝六從知道這個任務那天就決定了向西繞行,過西南錦州、西部涼州,前往北部燕州。
當時謝六透過院子裡的人通知了柳楠自己的計劃,得到答覆後,知道了柳楠會派人在涼州接應。
謝六一身勁裝打底,腰後唐刀和苗刀一上一下橫掛著,外披一件黑袍遮蓋,頭戴斗笠,一路悠悠哉哉的騎著馬行了三日,終於出了揚州地界,進了錦州範圍。
大懿的西部和北部是一望無盡的草原,盛產馬匹,所以大懿最強的騎兵就是涼州鐵騎與燕州的燕雲十六騎,鎮得大懿西邊的卑奴國與北邊的韃子不敢輕易放肆。而錦州雖與涼州相鄰,卻被十萬大山隔開。
錦州多山,十萬大山裡住著臣服於大懿的上百個不同的蠻族、少民、原住民。錦州和別的州不一樣,除了首城雲城以知府衙門為首,遵照大懿律法行事以外,其他各大郡縣,皆實行土司制度,少民自治度較高。
在臣服大懿的前提下,朝廷也少干預。所以在錦州很多地方,當地風俗遠遠大於律法。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觸犯,然後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謝六深知錦州風情,不可久留。所以在進了錦州地界時便快作修整,在一個村子裡休整一晚後,第二日便快馬加鞭,一日換了兩馬,在當日月上柳梢頭的時候,一頭扎進了涼州草原。
涼州地勢平坦,十之八九都是草原,涼州首府位於涼州最西邊,直臨西涼關,直面西面的卑奴國,涼州知府鎮守涼州城,統兵十萬,鄭守邊疆。
涼州草原上的牧民以鐵勒人為主,他們不善農事,只會放牧騎馬,涼州鐵騎很多都是當地鐵勒人,朝廷對鐵勒人也極為寬容,每年所收稅捐不到其他州的一半,遇上白災什麼的還優先救濟,所以鐵勒人對大懿忠心耿耿,讓打誰就打誰。
自大懿建國以來,唯一沒有出現過任何一次叛亂的就是以鐵勒人為主的涼州。
涼州除了涼州城,還有五個與廣益城一樣大的郡城。
因為涼州實在太大了,但人口又太少,所以建國初期,大懿搞了一次長達十年的人口西遷,從其他州遷了近五十萬的漢人到涼州,建了五座郡城,讓不善遊牧的漢人定居,在周邊搞農耕,和其他州搞商貿,用糧食和鐵勒人換羊毛。
謝六是挺想去見識一下巍峨的西涼關,看看威震八方的涼州鐵騎的。但那樣的話實在太繞了,所以作罷了。
而此次經過涼州,他要經過的郡城,是坐落在涼州東北的牧城。在草原上風餐露宿了兩天後,謝六終於如願進了牧城。
牧城和廣益城明顯不同,雖然大小相近,但牧城沒有宵禁,而且城裡隨處可見休沐計程車兵。
聽說西涼關換防下來計程車兵都會根據涼州鐵騎五大營的編制分派到五大郡城輪休。涼州鐵騎軍紀嚴明,又都是本地兒郎居多,所以鬧事的也基本沒有。
城很大,但人很少,街上行人稀稀拉拉的。
一身黑袍的謝六進城後就下了馬,將斗笠取下掛在馬鞍上,牽著馬沿著主街逛了半柱香時間後,找了家客棧,吩咐店小二安排馬料與吃食,在吃完飯後,洗了個臉,便倒頭就睡。
因為從牧城趕往燕州首城騎馬也只要兩天,柳楠安排接應的人也就在這牧城中。所以謝六決定在牧城休整一天,給馬兒歇歇腳。
所以第二天謝六睡到日曬三竿了才起來,找了點吃食後,只穿一身黑色勁裝,腰後別了唐刀,便上街轉悠去了。
“你去一趟涼州牧城,柳大人特意吩咐你到那裡後,去廣寧商號找徐文徐掌櫃,他會告訴你去了燕州要怎麼做。”謝六想著廣益城院子裡的對話,打聽了廣寧商號的位置後,朝主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