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葬禮(第1/2 頁)
齊王世子戰死的訊息,如同冬日裡的一聲驚雷,驟然間在京都的每一個角落炸響,震撼了每一個聽聞之人的心魂。本朝皇帝自登基以來,除了初期時的邊疆動盪被齊王和福王踏平。
之後一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而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整個京都乃至整個國家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與震驚之中。
齊王世子,自幼便聰慧過人,文武雙全,後更是任豫州總督,巡檢各郡,深受皇室與百姓的愛戴。他不僅在詩書禮儀上有著過人的造詣,更在武藝騎射上展現了非凡的天賦,是皇族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所在。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天之驕子,卻在為國征戰的疆場上,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他的死,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國家的重大損失。他的離去,如同折斷了一根國家的棟樑,讓整個國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與悲痛。
訊息傳來,京都的街頭巷尾,無不議論紛紛,人們或扼腕嘆息,或淚流滿面,都在為這位英年早逝的世子感到惋惜。
皇宮之內,皇帝更是悲痛欲絕,他深知齊王世子的重要性,也深知他的死對國家與皇室來說意味著什麼。他默默地坐在龍椅上,雙眼緊閉,彷彿要將這份悲痛深深地刻入骨髓之中。
“傳朕旨意!”皇帝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面色凝重地開口說道:“齊王世子秦瀟武,自幼便胸懷大志,精忠報國之心可昭日月。”
“他一生馳騁沙場,奮勇殺敵,屢立戰功,實乃我大懿朝之棟樑,國之重士也!”
“如今,他為了守護我大懿的萬千百姓,堅守國門,抵禦外敵入侵;更是為了扞衛我大懿的錦繡江山,不惜以身殉國,捐軀赴難。”
“其英勇無畏之精神,令人敬仰!特追封其一品護國將軍之銜,並賜予豫親王之封號。”
“著禮部按照國葬之禮隆重安葬,使其英靈得以安息。同時,允許其牌位配享太廟,受後世子孫供奉祭祀。此旨即刻傳達天下,讓萬民皆知秦瀟武之名,銘記其功績!”
隨著皇帝這道旨意的下達,一名御前太監手持聖旨,匆匆走出宮門。片刻之後,這道旨意傳遍了整個京城,繼而迅速擴散至大懿朝的每一個角落。街頭巷尾,人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著這位為國捐軀的英雄世子——秦瀟武。
在齊王府內,此刻卻是被一片潔白如雪的縞素所籠罩。整個王府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當那令人心碎的訊息傳到繁華熱鬧的京都時,齊王妃瞬間如遭雷擊,淚水奪眶而出,整個人無力地癱倒在地,哭得昏天黑地。
而此時,秦瀟冉正心急如焚地守在齊王妃的身旁,一刻也不敢離開。她用自己輕柔的雙手,強忍著自己的悲痛,不停地為齊王妃擦拭著眼淚,輕聲安慰著這位傷心欲絕的母親。
與此同時,秦瀟冉的二哥秦瀟文展現出了他穩重沉著的一面。雖然他的心如同裂開了一般的疼痛,但他還是有條不紊地在家裡主持著大局,精心籌備著即將舉行的葬禮事宜。
每一個細節,從靈堂的佈置到賓客的接待安排,他都親自過問,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而秦瀟冉的三哥秦瀟成,則帶領著家丁們,馬不停蹄地趕往京道。他們神色凝重,心中充滿了對逝者的哀思和敬意,只為能夠早日迎接到秦瀟武那冰冷的遺體,讓他得以安息在故鄉的土地上。
在秦瀟武的遺體到達京都的這一天,陽光灑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但人們的心頭卻被一片陰霾所籠罩。
禮部官員們身著素縞,面容凝重地以國葬之禮恭迎秦瀟武的遺體歸來。
長長的送葬隊伍緩緩前行,旌旗飄揚,哀樂低迴。街道兩旁擠滿了前來送行的百姓,他們默默地佇立著,眼中滿含悲痛與敬意。而在人群之中,有許多曾受秦瀟武庇護計程車兵和平民,此刻更是泣不成聲。
與此同時,皇宮內也是一片肅穆景象。皇帝更是出宮而來,率領一眾王公大臣親臨葬禮現場。他神情哀傷,步履沉重地走向靈柩前,不顧禮部官員的反對,深深作揖行了一禮,以此表達對這位英勇皇族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
隨著儀式的進行,全國各地的寺廟鐘聲齊鳴,僧侶們誦經超度;學堂中的學子們也停下手中的筆硯,默默為秦瀟武祈禱。整個大懿王朝彷彿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人們紛紛用自己的方式,為這位為國捐軀的皇族致以最後的哀思。
秦瀟武的葬禮上,氣氛莊嚴肅穆。秦瀟冉靜靜地站在一旁,目光空洞地望著前方,神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