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新秩序的初步成型(第1/3 頁)
北瀾城的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斷壁殘垣與新建樓宇交錯的大地上,為這座飽經滄桑的城市鍍上一層希望的金邊。林萌站在市政廳頂樓的露臺上,俯瞰著城中景象,心中滿是複雜的情緒。
街道上,人們行色匆匆,卻不再是末世之初那般慌亂與絕望。孩子們揹著簡易的書包,結伴走向學校,雖書本破舊,但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集市裡,以物易物的攤位井然有序,旁邊新設立的貨幣兌換點前人來人往,商人們正按照既定規則討價還價,為生活努力奔波;城牆之上,士兵們身姿挺拔,巡邏站崗,守護著城市的安寧,他們身著統一制服,臂章上閃耀著北瀾城的標誌,那是秩序與力量的象徵。
遠處,工廠的煙囪冒著嫋嫋青煙,科技研發區時不時傳來輕微的機器轟鳴聲,與魔法研習所中神秘的光芒交相輝映。農田裡,綠意盎然,農民們辛勤勞作,運用著改良後的種植技術,確保糧食產出。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拼圖的碎片,在林萌和眾人的努力下,漸漸拼接成一幅嶄新的畫卷——北瀾城的新秩序,已然初步成型。
林萌身後,助手匆匆走來,將一份份檔案遞到她手中,輕聲彙報著各項工作的進展:“林姐,教育體系方面,又有幾位資深學者願意加入教材編寫組,學校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七成,孩子們的課程安排也基本穩定下來,除了基礎學科,還增設了實用技能培訓,像急救知識、簡易建築搭建之類的。”
林萌微微點頭,目光仍未從城中移開,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弧度:“很好,知識是希望的火種,不能讓它在末世熄滅。一定要保證孩子們不僅能學到理論,更能掌握活下去、建設家園的本事。那些實踐課程的教具和場地安排妥當了嗎?”
“都安排好了,工廠那邊特意改造了一批廢棄材料,製成教學模型,郊外的空地也劃分出來作為技能訓練場地。”助手連忙應道。
“文化傳承這邊,”助手接著說,“搜尋古籍的小隊昨天又找到了一箱還算完整的歷史文獻,正在加急修復整理。關於末世故事的徵集活動反響熱烈,已經收到上百份手稿和口述記錄,我們的文化小組正日夜趕工,準備將它們編撰成冊,預計下個月就能推出第一本北瀾城末世文化集。而且,文化交流活動也辦得有聲有色,不同街區、不同背景的人們透過分享各自的習俗、技藝,關係融洽了許多。”
“文化是我們的根,哪怕世界天翻地覆,也不能忘本。”林萌輕聲呢喃,似是對助手說,又似是在告誡自己,“那些文化活動要持續推進,多發掘一些民間藝人,讓傳統技藝傳承下去。還有古籍修復,一定要精細,那是我們瞭解過去、走向未來的鑰匙。”
經濟領域的彙報同樣讓人心安。“新經濟體系執行得比預期順利,貨幣的信用逐步建立,物價趨於平穩。昨天的物資交易總量又創新高,尤其是咱們新研發的幾款生活用品,供不應求。商業創新方面,有幾個年輕人提出了共享工具和互助工坊的點子,已經在試點運營,效果不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林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鼓勵這種創新思維,末世激發了人性的堅韌,也催生了無限可能。對於新興的商業模式,給予政策扶持,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盤活經濟。同時,密切關注物資供應,不能讓市場失衡。”
軍事、科技、魔法……每一項工作的進展都飽含著艱辛與希望。林萌深知,這一路走來,是無數次跌倒又爬起、無數次絕望又重燃鬥志的結果。從末世降臨之初那個柔弱無助、只能四處奔逃的女子,到如今肩負一城興衰、引領眾人走向新生的領袖,她付出了太多,也成長了太多。
但林萌的目光沒有侷限於北瀾城的城牆之內。此刻,她望著遠方連綿的山脈、廣袤的荒野,心中思索著如何將北瀾城的新秩序推廣出去。周邊的城市,仍在末世的泥沼中掙扎,資源匱乏、秩序混亂、人心惶惶,若能將北瀾城的成功經驗分享,或許能點亮更多希望之光,匯聚成驅散黑暗的燎原之火。
然而,她也清楚這絕非易事。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利益糾葛,北瀾城的模式不可能全盤照搬。且在這末世,信任稀缺如黃金,其他城市的領導者們未必願意接納外來的體系,甚至可能視北瀾城的發展為威脅。
正當林萌陷入沉思時,城中突然響起一陣警報聲。她心頭一緊,以為是神秘生物再次來襲,卻見助手匆匆檢視通訊器後鬆了口氣:“林姐,是城外一支商隊,他們聽聞北瀾城的新秩序,慕名而來,希望能進行貿易交流,順便了解咱們的發展模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