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盛世新途,青史流芳(第1/1 頁)
歲月悠悠,齊國在羋瑤與楚子珩的悉心治理下,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華章。
對外,齊楚聯盟堅如磐石,讓周邊國家望塵莫及。兩國聯合舉辦的“四海昇平會盟”吸引了眾多諸侯參與,會上齊國展示的絲綢新品、精巧器械,楚國獻上的華麗歌舞、珍奇工藝品,令各國使節讚歎不已,紛紛尋求合作契機。羋瑤與楚子珩藉機推行“睦鄰通商”之策,降低關稅壁壘,開闢貿易新路線,使得齊國臨淄、楚國郢都等地成為繁華的國際商貿中心,往來商隊絡繹不絕,文化交流頻繁,不同地域的思想碰撞融合,為各國發展注入新活力。
軍事上,齊楚攜手組建的“聯軍勁旅”聲名遠揚。他們定期軍演,交流戰術,研發的新型弩炮、戰船威力巨大,令覬覦者不敢妄動。一次北方狄族侵擾邊境,聯軍迅速出擊,楚子珩親率騎兵衝鋒在前,羋瑤運籌帷幄,調遣糧草輜重。在一場冰天雪地的決戰中,聯軍大破狄族,將其趕回苦寒之地,自此邊境安寧多年,百姓傳頌著二人的軍事才能與護民之功。
於內,齊國的各項改革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稷下學宮廣納賢才,設立“諸子論道”“國策研討”等常設講壇,不同學派學子在此爭辯交鋒,為齊國發展提供諸多新思路。羋瑤時常親臨學宮,與師生交流,鼓勵創新思維,不少學子受其啟發,投身政務、軍事、科研,成為齊國棟樑。
農業革新也成果斐然,在楚子珩引入的楚國水利灌溉技術基礎上,齊國改良出“地龍汲水法”,大幅提升灌溉效率,配合新農具推廣、優良種子培育,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各地糧倉充盈,百姓衣食無憂,村落間傳頌著“公主駙馬恩澤厚,豐年盛世樂無憂”的歌謠。
隨著齊國日益昌盛,羋瑤與楚子珩並未沉醉於榮耀。他們深知,盛世需守護,未來仍有挑戰。於是著手修訂律法,強化吏治,選拔賢能。羋瑤親自主持官吏考核,嚴懲貪汙腐敗、庸碌無為者,提拔寒門賢才,朝堂政風清明,官員們勤勉奉公,為國家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一個暖陽和煦的春日,羋瑤與楚子珩登上新建的“望齊臺”,俯瞰著繁華大地:田野間農夫辛勤耕耘,收穫希望;集市上車水馬龍,交易興旺;學堂裡書聲琅琅,孕育未來。羋瑤輕聲道:“珩郎,多年前我們肩負重任,一路走來,幸未辜負。”楚子珩握緊她的手:“瑤兒,這盛世有你一半功勞,未來之路,我們繼續同行。”
二人的故事在齊國世代流傳,史官揮毫潑墨,將他們的功績、智慧、愛情銘刻於竹簡之上,成為後世傳頌的傳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齊人追逐夢想、守護家園,向著更為燦爛的明天奮勇前行。
時光荏苒,齊國的輝煌在羋瑤與楚子珩的堅守下熠熠生輝,他們的子女也在這盛世中茁壯成長,肩負起延續齊國繁榮的重任。
長子齊煜,自幼聰慧,對治國方略展現出濃厚興趣。羋瑤與楚子珩悉心教導,帶他參與朝堂議事,巡遊四方體察民情。齊煜目睹父母為百姓謀福祉的諸多努力,心中立下宏願,要將齊國的仁政發揚光大。成年後,他出使各國,憑藉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對齊國文化、商貿的深刻洞察,與諸多國家續簽友好盟約,開闢新的合作領域,讓齊國的國際地位愈發穩固。
女兒楚嫣,才情出眾,尤其醉心於稷下學宮的學術氛圍。她常與各國學子交流切磋,汲取百家之長,在母親的鼓勵下,楚嫣投身教育改革。她引入新的學科分類,倡導學以致用,培養出一大批實用型人才,為齊國的科技、工藝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在她的推動下,齊國的絲織技藝愈發精湛,繡品精美絕倫,遠銷海外,成為代表齊國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而次子齊晟,則繼承了父親的軍事天賦。他自小在軍營歷練,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研習聯軍的戰術精髓,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