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自生火銃(第1/2 頁)
溫體仁離去,崇禎叫張鳳翼進閣,恩威並施間,張老頭又一次紅臉。
他知道七日後該怎麼做了,拖著蹣跚步履離開暖閣。
再讓候恂進來,把給溫體仁說的透露出一二,讓候詢去遼東。
侯尚書興高采烈,他的理財能力不算特別差,但兵事才是他的擅長。
聖上暗示,把遼東穩住一兩年,未來可保他入閣。
至於孫傳庭,提示過老溫,此人可擔當西北剿賊大任,只要他不笨,便能悟透該放在哪兒。
崇禎與孫傳庭交流一陣,不得不佩服這個國字臉,思路非常清晰,很有戰略遠見。
當下只是個吏部郎中,還未去順天府當府丞,更未火箭提拔成陝西巡撫。
崇禎自然得給他一個機會,早日去實現報國之夢。
接下來便說得比較直白,比如流賊當中,其它人都可以招降安撫,唯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不可以,必須趕盡殺絕。
未來要給百姓分田地,讓流寇失去生存土壤等等,完全已將他當成陝西主官。
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懂得皇帝欲栽培自己,儘管搞不懂皇帝為何如此器重他,反正最終欣喜而去。
隨後分別喚來曹化淳李若鏈,讓他們將西山、京營、勳貴問題一一稟報。
給兩人下令,要求老曹務必七日之內,把西山煤礦問題摸清,聯手暗查的京營一事,同樣需七日內有重大突破。
在京的晉商方面,最好有個眉目,二人表示問題不大。
崇禎罷朝七日,有很多事要做,也有很多人要等。
隔得遠的不敢保證,孫承宗、錢龍錫、王徵、黃德功、周遇吉五人,於三幾天之內應該全部能到,高啟潛那苟日的,也差不多能押送回京。
到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做起事將更加得心應手。
......
用過午膳,準備了些禮物。
帶上王承恩、方正化、張彝憲,還有幾十個護衛,親自去往畢府。
老畢身體無恙,被感動得痛哭流涕,崇禎給他交待幾句,讓其重新出山,七日後就去上朝。
從畢府出來,順道去火器廠,這也是把張彝憲叫上的原因。
記得去年畢懋康曾進獻過燧發槍,還有《軍器圖說》手抄本。
原主當時很高興,恢復了畢懋康官職,命兵仗局掌印張彝憲安排試製,書也丟給了他,之後就沒再理會。
原主真有點混賬,如此神器竟然不咋重視,整天國事朝事完全瞎忙活,還好今日再度想起,便迫不及待前往。
火器廠離紫禁城有點遠,不過仍處於皇城之內,天啟六年王恭廠大爆炸,京師慘景記憶猶新,若干個火藥桶存在於城中,絕非長久之計。
火器廠比較寬,有好幾個作業區,兩百多年來,有皇帝出現在這裡,讓上下驚慌一通。
火器廠管事崔安戰戰兢兢,不知聖上今日究竟想幹嘛。
於值事房中坐定,望著一大群太監,崇禎開口道:
“張大伴,你給朕說說,近幾年火器廠產出如何?”
張彝憲略微遲疑,瞄了眼崔管事,拱手道:
“稟皇爺,火器廠往年供應四大營、京營及部分邊軍。
然自我朝四年起,邊鎮擁有各自火器廠,工部兵部也有火器局,故兵仗局麾下,生產便大幅減少......”
等著他說重點,結果始終沒有,不耐煩地望了他一眼:
“你說的這些朕都知曉,朕是問你產出幾何!”
“這......這......”
張彝憲禁不住又瞄向崔安,崔管事上前救場:
“稟皇爺,火器廠去年產出各類火銃1000餘支,神火飛鴉20餘件;轟天雷100餘枚,震天雷200枚,各類佛郎機100餘門,火藥6800斤!”
“紅夷炮呢?”
“稟皇爺,火器廠未曾生產,僅工部火器局在造。”
說完低下頭,顯得無比緊張,生怕被責罰。
此人他認識,以前是信王府小太監,今日說話張口就來,看來還算稱職,可就這點數量,是不是太少了,堂堂大明兵仗局啊,實在太不應該。
“朕問你,火器廠產出為何如此低下?”
崔安有些緊張,結結巴巴說道:
“稟......稟皇爺,邊鎮嫌棄火器廠槍炮,京師各營所耗也不多,產出大多堆在倉庫,持續生產只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