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匈奴版本的八王之亂(第2/2 頁)
弘農太守垣延假裝投降,趁著夜黑風高偷襲劉聰,劉聰被打得大敗,只能灰溜溜撤軍。
十一月,劉淵不甘心失敗,又派劉聰、劉曜、王彌、劉景等人帶著五萬精銳騎兵,再次進攻洛陽,呼延翼帶著步兵在後面支援。劉聰把軍隊駐紮在宜陽。
西晉這邊壓根沒想到漢軍這麼快又殺回來,毫無防備。
劉聰的軍隊一路攻到洛陽城西南的西明門。
可守城的晉軍拼死抵抗,漢軍攻城不順。
劉淵沒辦法,只好下令撤軍,把目標轉向徐、豫、兗三州。
嘿,您猜怎麼著,到了公元310年上半年,漢軍在冀、徐、豫、兗這幾個州那是勢如破竹。
二月,攻下鄄城,殺了兗州刺史袁孚,又拿下倉垣,晉將王堪也被殺了。
這幾個州的流民有好幾萬家,平時被當地居民欺負慘了,一看這機會,紛紛聚眾鬧事,又是燒城又是殺長官,響應劉淵。
但這劉淵,此時已到暮年,身子骨就像那快散架的老馬車,一天不如一天咯。
就在七月初九這一天,劉淵突然就病倒在床榻之上,整個人虛弱得彷彿一陣風就能吹倒。
轉天,他心裡明鏡似的,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趕忙馬不停蹄地著手安排身後之事。
這事兒可不得了,權力交接涉及行政、中央軍和野戰軍這三大關鍵系統。
您說巧不巧,劉淵早年在洛陽當人質那會兒,把西晉的文化學了個門兒清,這時候啊,就把司馬炎那一套整體策略,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過來了。
咱先看看這政治體系的搭建。劉淵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洋做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當太保,齊王劉裕出任大司徒,魯王劉隆當上尚書令,劉殷、王育分別擔任左右僕射,朱紀為中書監。您瞧瞧,這核心班子基本上都是宗室成員,妥妥的自家親戚大集合。
再瞅瞅禁軍系統。護軍馬景兼任左衛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任右衛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都也都兼任武衛將軍,各自統領禁兵。這禁軍系統,就像劉淵給自己打造的貼身護衛圈,主要靠的就是宗室的力量撐著。
還有野戰軍體系。楚王劉聰那可威風了,身兼大司馬、大單于,還掌管著尚書事,在平陽西邊設立了單于臺;劉曜擔任征討大都督兼左輔,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右輔;劉乂則是撫軍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這野戰軍體系的核心人物,要麼是劉淵的親兒子,要麼就是養子劉曜,都是他的心頭肉。
劉淵這臨終前的安排,簡直就是照著司馬炎的模子刻出來的,核心就是“家族內傳”這一套。
剛開始瞅著,好像在理論上沒啥大問題,挺像那麼回事兒。
可他就沒想到,人家正版司馬炎這麼安排,最後都整出大亂子了,他這個照著葫蘆畫瓢的,能有好果子吃嗎?
這不,到了七月十八日,劉淵就這麼撒手人寰了,太子劉和順理成章登上皇位。
您還別說,漢趙那些手握大權的王爺們,經歷了西晉那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八王之亂”,那脾氣秉性都慢慢變得跟司馬家差不多了。
當年司馬炎一死,西晉就內亂爆發;現在劉淵前腳剛走,“匈奴版八王之亂”後腳就風風火火地上演了,這天下局勢啊,又得亂得一塌糊塗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