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八王之亂(第2/2 頁)
的痛苦卻無人問津。
公元 306 年,司馬越手下的鮮卑軍隊攻入長安,又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搶劫,兩萬多人被殺。
長安百姓剛剛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又遭遇這樣的屠殺,生活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9 月,司馬穎被俘後被殺。
隨後,東海王司馬越迎接晉惠帝回洛陽,可晉惠帝卻被毒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即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專政。
八王之亂到此結束,但百姓們的苦難卻沒有盡頭。
在這場八王之亂中,參戰諸王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多相繼敗亡。
可受苦的卻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他們被殺害,家園被破壞,社會經濟也被嚴重摧毀。
西晉統治集團為了自己的權力爭鬥,將百姓的生活推向了深淵,曾經的安居樂業變成了泡影,百姓們被迫在生死邊緣掙扎。
魏晉時期,西、北各少數族人民向內地遷徙頻繁,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五胡”。
當時,在內地不少地方,少數民族人數眾多,像西晉時關中戶口百萬,少數民族差不多佔了一半。
西晉末年,少數民族勢力分為三股。
匈奴一心想滅亡西晉,統治中原,他們的野心背後,是無數百姓的苦難。
羌、羯、氐這一股,羯族本是西域民族,隨匈奴來到中原後生活困苦,很多淪為漢族地主的隸農;羌人叛亂又被鎮壓,氐人多是流民。
這些少數民族百姓和漢族百姓一樣,在這亂世中艱難生存。
第三股鮮卑人,雖大多持觀望態度,但局勢的動盪也讓他們難以獨善其身。
各族內遷後與漢人雜居,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
可魏晉統治者卻強迫他們繳納租調、服力役,把他們和漢族百姓一樣對待,甚至漢族官僚、地主還把少數民族當奴婢、佃客。
這種殘酷的民族壓迫,讓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恨之入骨,反抗自然不斷髮生。
從氐族的李特流民起義,到羯、羌的小規模反抗,再到匈奴起兵,每一次反抗的背後,都是百姓對壓迫的無奈與憤怒。】
******
劉備緊盯著天幕上西晉那混亂不堪的場景,眉頭緊鎖,神色凝重。良久,他緩緩開口,語氣中滿是憂慮:“諸位,瞧瞧這西晉的亂象,各方勢力為了權力爭得你死我活,百姓卻深陷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吶!”
關羽手撫長鬚,面色沉鬱,憤然說道:“大哥所言極是。這些王公貴族,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顧天下蒼生。八王之亂,戰火紛飛,百姓慘遭屠戮,社會經濟崩毀,實乃罪大惡極!”
張飛瞪大環眼,猛地一拍桌子,怒聲吼道:“哼!這幫傢伙簡直喪心病狂!咱可得引以為戒,絕不能讓咱的百姓也遭受這般苦難。咱起兵是為了啥?不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嘛!”
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深邃,緩緩說道:“主公,西晉之禍,根源在於統治階層的腐朽與內鬥。各方勢力爭權奪利,全然不顧國家根基與百姓死活。這也警示我們,日後治理國家,務必以民為本,切不可重蹈西晉覆轍。”
趙雲抱拳,神色嚴肅:“不錯,百姓乃國家之根本。西晉統治者視百姓如草芥,最終自食惡果。我等當心系百姓,方能成就大業。”
劉備微微點頭,目光堅定:“諸公所言皆為至理。我等自當以民為本,廣施仁政。日後若能成就霸業,定要讓百姓安居樂業,絕不讓他們遭受戰亂之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