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 > 第45章 我不行了,上內閣

第45章 我不行了,上內閣(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教教小兕子,大唐艦隊星際歸來我的艦隊,在墨西哥灣自由航行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穿越海賊成為赤犬穿越三國之黃巾天下人在海賊,這個海軍不太正義!既然重生了,這個皇位必須我來坐

明太祖時空

朱元璋看到朱棣任用宦官的情況,感到非常生氣。

朱元璋對朱棣說:“老四,咱早就說過,不允許宦官干政,你居然做了皇帝,就開始違背咱定下的規矩!!!”

朱棣則急忙解釋自己的行為:“兒臣想必剛開始也就是用這些宦官作為眼線,聽取民間的聲音······”

朱標也加入勸解:“父皇,老四那個時候剛登基,手下也無人可用,應該就只是不得已的。”

朱元璋對此表示懷疑,冷哼一聲:“老四,你最好只是用設了個東廠,不然······”

······

【朱棣手裡的廠衛制度,一開始確實沒捅出多大婁子,但咱們得明白,每個制度剛出來的時候,都是有它的作用的。大明的制度也不例外,只不過不是每個大明皇帝都能跟朱元璋和朱棣一樣!

接下來咱們要聊的事兒,就正好應了這句話。

朱棣的廠衛制度是定下來了,但他再怎麼不信任大臣,治理國家還是得靠大臣們一起上。

咱們之前也提過,朱棣剛上臺那會兒確實是勤政愛民,啥事兒都親力親為,把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時間一長,朱棣也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了,為啥呢?

因為大明在休養生息,大明周邊的政權也沒閒著,大家都休養好了,不就得開始掐架了嘛!

再加上朱棣自己本來就更喜歡舞刀弄槍,所以他的注意力慢慢就轉移到軍事上去了。

但朱棣畢竟是個合格的皇帝,他也沒把內政給扔一邊,可年紀大了,精力跟不上怎麼辦?

再說了,以前幫皇帝分擔政務的丞相,早就被朱元璋給廢了,朱棣也不可能再弄個分權的人出來。

於是,朱棣就把他老爹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搞的大學士顧問制度,拿出來自己琢磨了半天,搞出了個——內閣制度。

朱棣特意讓解縉、胡廣、楊榮這些人進午門,到文淵閣值班,參與機要事務,這就是內閣。內閣制度就這麼誕生了。

以前宰相手裡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朱棣搞了內閣以後,把原來宰相的決策權牢牢抓在自己手裡,議政權給了內閣,行政權給了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在朱棣的掌控下,內閣和六部各司其職,國家的最高行政命令從紫禁城發出,透過全國一千九百多處驛站,全長十四萬公里的驛道,一層層下發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也就是說,內閣這時候還只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不是權力機構。

到了永樂中期以後,內閣的職權漸漸加重,開始兼管六部尚書,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

特別是永樂中期以後,朱棣一心撲在北伐蒙古上,國家大事基本上由留守的太子朱高熾和內閣幕僚以及六部尚書共同處理。

明朝從正統到正德年間,內閣中樞決策的地位越來越穩固,權力也開始超過六部,內閣首輔開始出現,其地位與作用也日益顯著。】

······

漢高祖時空

劉邦在觀看直播時,對青鳥講解的內閣制度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顯示了他對新制度可能帶來的治理效率提升的好奇和關注。

蕭何見狀,主動提出願意廢除丞相之位,以加強朝廷效率。

然而,劉邦在考慮這個提議時,他瞥了一眼呂雉和劉盈。

隨即他對蕭何勸慰道:“蕭丞相乃是我大漢第一功臣,丞相之位廢不得,大家安心飲酒!!!”

劉邦主動下位牽著蕭何,為他斟酒,這一舉動不僅是對蕭何個人的尊重,也是對丞相這一職位重要性的肯定。

張良作為劉邦的重要謀士,洞察到了劉邦的心思。

劉邦是意識到內閣制雖然有助於加強皇權,但在太子劉盈孱弱的情況下,權力可能會落入呂后手中。如果廢除丞相,朝中將無人能夠制衡呂后,這可能會對大漢的穩定構成威脅。

唐太宗時空

房玄齡等人在看到直播中提到的內閣制後,將目光轉向了李世民,期待他的看法。

李世民以他一貫的智慧回應了他們的期待,他笑呵呵地說:“你們都是清廉秉公之人,何必削弱你們的權力呢!!!”

李世民進一步分析道:“而且當年便是因為隋煬帝的獨夫

目錄
大秦的諸天征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