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景隆到了北平城下(第1/2 頁)
秦時明月時空
嬴政的眼中閃爍著驚訝的光芒,他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之前這青鳥講我大秦之事,也未將王翦老將軍稱為‘戰神’,不知這大明戰神,究竟是何等的人傑。”
“臣不過匹夫罷了,想來大秦也只有當年的武安君可以當得上戰神之名。”王翦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帶著一種深沉的謙遜。
楚漢傳奇時空
劉邦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聲音中帶著一絲調侃:“不知這大明戰神,比淮陰侯如何?”
韓信坐在大殿中,他的目光緊盯著直播間,眼中閃爍著興致勃勃的光芒。
朱元璋時空
大明的朝堂上,青鳥的聲音透過直播間迴盪在每個角落,提到大明第一位“戰神”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徐達。在場的大將中,徐達無疑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
朱元璋的目光帶著一絲好奇和笑意:“天德,莫非你真的在那時還活著?”
徐達皺了皺眉,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自嘲:“臣一身傷病,怎麼可能活到那個時候。而且,我的歲數與陛下相當,就算臣還活著,如何能上陣領兵啊!”
劉伯溫站在一旁,開口說道:“之前直播間講過,魏國公的女兒是燕王的王妃,以建文帝的心胸,估計也不敢派魏國公出徵啊!”
馬皇后坐在朱元璋身旁,聽到這裡,忽然來了興致,笑道:“天德啊,啥時候把你家大丫頭帶進宮來,給我瞧瞧。”她的眼中閃爍著對徐達女兒的好奇。
徐達見馬皇后開口,立刻答應,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敬意和感激:“娘娘有命,臣豈敢不從。”
李善長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恭賀:“恭喜陛下,我大明再得神將。”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大明未來的期待和對朱元璋的忠誠。
朱元璋聽了這話,立刻笑呵呵的。
······
【朱允炆一聽說耿炳文的軍隊吃了敗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聽了黃子澄的建議,立刻決定換人,讓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來當大將軍,頂替耿炳文去對付燕軍。
同時,他還命令遼東的江陰侯吳高帶兵去圍攻永平。
建文元年九月,李景隆到了山東德州,把耿炳文那些被打散的兵將收集起來,又調集各路人馬,號稱五十萬大軍,駐紮在河間。
朱棣一聽說李景隆的軍隊部署,忍不住哈哈大笑。
朱棣決定讓姚廣孝協助自己的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則親自率領大軍去救援被遼東軍進攻的永平。臨走前,朱棣還特別告誡朱高熾:“如果李景隆來了,你們只管堅守,千萬別出戰。”朱棣甚至還把盧溝橋的守兵給撤了。】
······
朱元璋的目光緊緊鎖定在直播間上,李景隆的佈陣讓他的眉頭不由自主地緊鎖。
在緊張的氣氛中,朱柏拉著朱棣,驚訝地問道:“四哥,景隆手握五十萬大軍,你為何不親自鎮守城池,反而撤走了盧溝橋的守軍?”
朱棣,尚未歷經沙場的洗禮,此刻正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李景隆的父親,曹國公李文忠,挺身而出,對朱元璋誠懇地說:“陛下,臣有失職之罪。景隆雖有些小聰明,但如此指揮大軍,恐怕會誤國誤民。”
朱元璋迅速回應道:“保兒,九江尚未敗北,尚有機會彌補過失。”
隨後,他轉向徐達,命令道:“你來給孩子們和諸位將領分析一下,為何老四敢於如此輕視九江的大軍。”
徐達隨即開口,條理清晰地解釋道:“從當前局勢來看,李景隆的指揮存在三大問題。首先,雖然兵力眾多是優勢,但五十萬大軍若政令不嚴,軍心渙散,難以形成合力;其次,朝廷大軍多來自南方,而北方已入九月,士兵們難以適應北平的嚴寒氣候,且五十萬大軍的糧草供應必將成為難題;再者,從朝廷頻繁更換將領的命令來看,急於求成的心態可能會導致落入敵人的陷阱。”
大殿內,眾人聆聽徐達的分析,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這時,寧王朱權忍不住插話:“那麼朝廷大軍難道沒有一絲勝算嗎?”
徐達面露難色,說:“南軍要想取勝,全看李景隆。如果他能不顧一切,全力猛攻北平城,燕王或許會陷入敗局。只是……”
朱權好奇地追問:“魏國公,只是什麼?”
李文忠接著說道:“只是燕王敢於如此佈局,恐怕是對九江的戰術和性格瞭如指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