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三國歸晉(第1/2 頁)
【咱先不說西晉到底有沒有走上歪路,且把這事兒放一放。
瞧瞧當時那局勢,天下就剩下東吳還在那兒苟延殘喘呢。這時候司馬炎心裡頭琢磨啥呢?那肯定是要統一天下,完成大業啊。
公元268年九月,司馬炎成功把鎮守淮南、威名遠揚的大司馬石苞的兵權給擼了,然後開始謀劃更長遠的戰略佈局。為啥要動石苞呢?這裡頭門道可多了,咱先不細究。
當時江東的吳國,在暴君孫皓的折騰下,那真是危機四伏,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破房子,風一吹就倒。這對西晉來說,可就是個滅吳統一天下的好機會啊。
司馬炎一看,這機會難得啊,立馬決定加強南線的軍事部署,準備大幹一場,滅了吳國。
公元269年,他任命了才識出眾的尚書左僕射羊祜去都督荊州諸軍事,坐鎮襄陽。同時呢,把鎮東將軍衛瓘從徐州調到青州,又派自己叔父司馬伷去都督徐州諸軍事,鎮守下邳。
這羊祜雖然不是司馬氏家族的直系宗親,但他是司馬師的內弟,算得上西晉皇室的重要外戚。晉國剛建立的時候,羊祜就和荀勖一起掌管機密大事,後來又當了中領軍。司馬炎稱帝后,他以尚書左僕射的身份兼任衛將軍,手裡握著兵權,朝廷內外的事兒都有他的份兒,地位相當重要。
羊祜到了襄陽之後,就開始忙著安定民心,給老百姓減輕賦稅,還想出各種辦法加強軍事物資儲備。這麼一折騰,晉吳對峙的局勢就慢慢朝著對西晉有利的方向發展了。
可羊祜在南邊也碰到個厲害對手,東吳西線軍事主帥換成了吳國名將陸遜的兒子陸抗。陸抗一上任,就展現出他的厲害,攻破西陵,把投降西晉的步闡給殺了,還把羊祜他們的援軍打得落花流水。
羊祜心裡明白,滅吳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兒。所以他一方面繼續積蓄力量,另一方面對東吳邊境的軍民採取懷柔政策,用信義來感化他們,就等著合適的時機再動手。
公元274年,陸抗病死了,這東吳西線的防禦能力一下子就下降了。羊祜一看,機會來了,馬上開始謀劃南進的軍事部署和作戰方案。
公元276年十月,羊祜給司馬炎上了個表,請求伐吳。他覺得,西晉滅吳的條件比當年滅蜀的時候成熟多了,只要司馬炎下定決心,滅吳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可這事兒吧,沒那麼順利。羊祜的建議,就度支尚書杜預和中書令張華支援,其他大臣大多有不同意見,特別是賈充、荀勖、馮紞,堅決反對伐吳。他們拿秦涼地區的動亂還沒平定當藉口,使勁兒阻攔西晉大軍南下。
羊祜不甘心啊,又上了個表,詳細說了為啥要早點發兵。但司馬炎還是沒同意。
司馬炎為啥不同意呢?這得從他爺爺怎麼奪取曹魏政權說起。他心裡頭一直有顧慮,再加上他分封諸王來保衛皇室的計劃還沒完全實現。
從西晉開始分封以來,司馬炎沒怎麼嚴格要求諸王去自己的封國,好多宗王要麼留在朝廷當官,要麼就待在洛陽,只有一部分宗王出去當都督。
一直到公元277年七月,在衛將軍楊珧等人的建議下,司馬炎才開始命令諸王去封國。
公元278年六月,羊祜病重,但他心裡還惦記著滅吳的事兒,就請求入朝當面給司馬炎說說他的想法。司馬炎也挺夠意思,允許他坐著車上殿,不用行禮,還表示願意聽他說。
後來,羊祜在病床上讓來看他的張華轉告司馬炎:“吳主孫皓殘暴得很,現在出兵肯定能一舉成功。要是孫皓死了,吳國換個有本事的新主,那咱們就算有百萬雄師,也難渡過長江天險。”
羊祜這話,對司馬炎震動挺大。司馬炎就想讓羊祜帶病指揮諸將去伐吳。
羊祜說,滅吳不一定非得他去指揮,他可以推薦個能勝任的人。
這年十一月,羊祜去世了。臨死前,他推薦杜預接替自己。
杜預接到詔令,以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的身份到了襄陽。他使了個離間計,讓孫皓把對晉軍有威脅的西陵總督張政給撤換了。孫皓這臨戰換帥的舉動,直接導致後來西線吳軍迅速崩潰。
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公元279年八月,杜預又給司馬炎上表請求伐吳。
司馬炎本來答應第二年出兵,杜預不同意,他說東吳西部兵力都調空了,現在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要是給孫皓喘息機會,就前功盡棄了。
這時候,在益州準備滅吳、造了七年艦船的益州刺史王濬也上書請戰,讓司馬炎別錯過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