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領火器!(第1/2 頁)
紅夷大炮,佛郎機,銃炮?
馬紹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利用火器守城倒是一個不錯的法子。
吳三桂倒是有些意外,原以為張璟川會趁機問自己要兵馬或者糧餉,沒想到只是想要一些中看不中用的火器。
倒不是吳三桂貶低火器的效用,而是從關內運來的火器,很多都嚴重受潮,無法成功擊發,就算給士兵配備火器,真到戰時,也覺得火器不得力,還不如短棍腰刀之便。
宋犇對於張璟川提出的要求倒是不置可否,若僅憑一些火器就能擋住清軍、守住城池,那遼東又何至於落入清軍手中。
“就這些?”馬紹愉笑著問道。
“就這些。”張璟川點了點頭。
馬紹愉微微一笑,對吳三桂道:“既然他麾下已有四百兵士,此去值守東海堡,我看就直接給他一個提調官的職務吧,如此也能名正言順的分守東海堡。”
“還是馬參將思慮周全啊,”說著,吳三桂笑著對張璟川道:“還不趕緊拜謝馬參將。”
“卑職謝過參將大人。”
提調官這個職位並非正統軍職,而是戰時臨時委派的一個職務,負責分管一堡,管理堡內兵丁和一些後勤事務。
堡內不僅有衛所的屯兵,也有百姓居住,有了提調官這個職務,不僅能管理堡內所有的兵丁,還能管理堡內的百姓,就是堡內的一些官吏也得聽命於提調官。
所以,有了提調官這個身份,張璟川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東海堡真正的話事人。
按照章程,提調官這個職務,也不是非得給張璟川,因為就算不給他,張璟川帶著四百甲士過去,也能輕易掌控東海堡,這在戰時,也算是常見的。
至於馬紹愉主動提出給張璟川提調官這個職務,也算是做一個順水人情,畢竟大家心裡都清楚,駐守東海堡有多麼的危險,而且是孤立無援,任其自生自滅的那種。
吳三桂何等眼力勁兒,見馬紹愉有意賣人情給張璟川,他自然是要點出來的,畢竟有人唱戲就得有人搭臺,否則看戲的人不會覺得聽戲得花錢。
“那……火器的事兒?”張璟川抬眼看向吳三桂。
吳三桂看了張璟川一眼,立刻寫了兩個條子,遞給他,擺了擺手道:“你帶人去庫房拿吧,只要你們能搬得動。”
張璟川心中一喜,雙手接過條子,躬身告退。
興許是怕吳三桂反悔,又或許是擔心宋犇再給自己穿小鞋,回到營地的張璟川第一時間把李大牛等一眾旗總叫到身邊,商議去東海堡一事。
用過午飯後,張璟川讓李大牛等人拿著條子去糧倉搬運糧食,自己則帶著幾隊人去火器庫,什麼紅夷大炮、將軍炮、滅虜炮、虎尊炮、自生火銃、三眼銃等一眾火器、彈藥。
只要張璟川曾在歷史書上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一箱一箱的搬到板車上。
至於那些帶輪子的火炮,張璟川則讓人套著繩子直接拖走。
關於火器受潮的問題,以張璟川目前的能力,他也無法一一分辨,只能靠數量去試錯。
管理火器庫的守備捏著手裡的條子,看著眼前這些像土匪一樣士兵,整個人都懵了,若不是有吳三桂批的條子,他都快以為這些士兵準備譁變了。
待張璟川等人裝車完畢,準備離開時,負責登記的書記官才滿頭大汗的跑了過來,稟報道:
“大人,登記好了,”說著書記官舉起手裡的冊子,朗聲念道:“紅夷大炮五門,將軍炮十五門,滅虜炮二十門,虎尊炮二十門。”
說到這裡,書記官舔了舔手指,翻了一頁,繼續念道:“自生火銃一百五十把,三眼銃五十把,各型炮彈二十箱,彈丸十箱,火藥十箱。”
守備是越聽越心驚,好傢伙,這麼多火器,足夠裝備一個營了,這是要對韃子用兵了?
可是,沒接到上面下達的軍令啊。
守備看著手裡的條子,上面只說讓提調官張璟川來火器庫取火器,讓他們予以配合,可也沒說數量啊。
看著逐漸遠去的張璟川等人,守備懸著的心始終不能放下,思索良久,他還是從書記官那裡拿過冊子,然後騎上馬,朝著吳三桂的軍帳跑去。
……
“你說什麼!?”宋犇抓著守備的衣領,喝問道:“張璟川取走了差不多能裝備一個營的火器?”
吳三桂看著手裡的冊子,臉色陰沉,但並沒有說話。
而馬紹愉則是站在一旁,摸著下巴尋思道:“這張璟川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