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新途瞻望,乍起波瀾(第1/3 頁)
金鑾殿上,柏宇軒氣定神閒地將一卷捲圖紙鋪開,上面勾勒著通商海圖、新式學堂、改良農具……
他聲音清朗,條理清晰地闡述著自己對大梁未來數十年的規劃,從開拓海外貿易,到改革科舉制度,再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每一項都關乎國計民生,極具前瞻性。
然而,殿內氣氛卻逐漸凝重起來。
原本鴉雀無聲的大殿開始出現竊竊私語,最終匯成一片嗡嗡的議論聲。
“攝政王此舉,是否操之過急了?”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率先發難,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
“是啊,我大梁歷來以農為本,貿然發展海外貿易,恐生變故。”另一位老臣附和道,語氣裡滿是擔憂。
緊接著,越來越多的官員站出來表示反對,他們有的擔心改革會動搖自身利益,有的則固守成規,不願接受新的事物。
柏宇軒靜靜地聽著,臉上依舊保持著淡淡的微笑。
他深知,這些反對的聲音背後,隱藏著的是根深蒂固的傳統勢力,他們如同盤踞在朝堂上的老樹,枝繁葉茂,盤根錯節,想要撼動他們,談何容易。
“諸位大人所言,本王並非沒有考慮過。”柏宇軒的聲音不高,卻擲地有聲,“但正所謂‘不破不立’,唯有改革,才能使我大梁煥發新的生機。”
他環視一週,目光銳利如刀,“諸位大人可知,如今我大梁國庫空虛,百姓生活困苦,若再不思變革,恐有亡國之危!” 這番話擲地有聲,震懾住了不少官員,但那些傳統勢力的代表人物卻依舊不為所動。
為首的幾位老臣交換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站出來,拱手道:“攝政王,老臣以為,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還望王爺三思。”
柏宇軒看著眼前這些老臣,心中明白,這僅僅只是開始。
他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卻聽到殿外傳來一聲通報:“南詔國使臣求見!”
柏宇軒微微眯起了眼睛,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看來,事情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他低聲說道。
南詔國使臣的到來,無疑給原本就暗流湧動的朝堂增添了新的變數。
柏宇軒不動聲色地安排使臣覲見,心中卻已開始盤算如何利用這次機會。
他深知,那些老臣的反對並非完全出於頑固,更多的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和對自身利益的維護。
想要打破這種僵局,就必須讓他們看到改革的希望,感受到切實的利益。
面對皇帝的猶豫,柏宇軒並沒有急於反駁那些老臣的意見,反而順著他們的思路,將海外貿易的風險一一列舉出來,並詳細分析瞭如何規避這些風險。
他指出,大梁如今國庫空虛,正是因為固守農耕,缺乏其他收入來源。
而海外貿易,不僅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還能引進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促進大梁的全面發展。
他以小見大,從一個小小的香料貿易為例,講述瞭如何透過海外貿易獲取暴利,填補國庫,改善民生。
他甚至當場拿出了一些南洋的特產,這些聞所未聞的奇珍異寶立刻引起了皇帝的興趣,也讓那些老臣們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最終,皇帝被柏宇軒的分析打動,決定先派遣一支小型商隊前往南洋進行試探性貿易。
這個決定雖然沒有完全滿足柏宇軒的預期,但也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得到皇帝的首肯後,柏宇軒立刻著手組建商隊。
他沒有選擇那些老成持重的官員,而是大膽啟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進士,這些年輕人對柏宇軒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他們將這次任務視為建功立業的機會,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訊息傳出,朝野震動。
許多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商人紛紛表示願意加入商隊,甚至連一些原本反對海外貿易的官員也開始動搖。
這讓那些傳統勢力感到不安,他們意識到,如果這次海外貿易真的成功了,他們的地位和利益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夜深人靜,幾個老臣聚集在丞相府中,氣氛凝重。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為首的老臣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必須想辦法阻止攝政王!” 另一個老臣陰沉著臉說道:“明日早朝,我們必須聯手彈劾他!” “好!”眾人異口同聲地答道。
丞相府外,一個黑影一閃而過,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早朝,柏宇軒剛踏入金鑾殿,就感覺到一股異樣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