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風雲湧(第1/2 頁)
吏部尚書府管家悻悻而歸,仿若喪家之犬,所攜厚禮原封不動遭退回,顏面盡失。世家大族使者亦紛紛碰壁,鎩羽而返。柏宇軒此謝之舉,措辭委婉含蓄,態度卻堅決似鐵壁銅牆,令各方勢力無計可施,徒留嘆息。
一時間,柏宇軒“不慕名利,高風亮節”之名傳頌京城,如春風拂過,其官場威望如日中天,眾人敬仰有加。
“殿下請講。”柏宇軒神色恭敬,專注聆聽。
“本王欲邀柏狀元為吾師,君意下如何?”六皇子此語一出,仿若驚雷乍響,平靜湖面頓起波瀾。
柏宇軒聞之,心內著實一驚,未曾料想六皇子有此提議。他深知一旦應承,便會踏入奪嫡紛爭之旋渦,其間機遇與風險並存,猶如在懸崖邊行走,稍有差池,便會粉身碎骨。“殿下厚愛,學生……”柏宇軒眉頭微蹙,沉思良久,權衡利弊之間,仿若置身天平兩端,反覆斟酌。此乃關乎一生榮辱、命運前程之抉擇,不容有絲毫輕率。
與此同時,丞相府內,華服中年男子面色陰沉似水,聽著手下彙報,怒髮衝冠,拍案而起:“柏宇軒竟拒我等好意!好大的膽子!”聲若洪鐘,震得屋宇微顫,“定要給他些顏色瞧瞧!”言語間滿是憤懣與威嚴。
京城郊外隱秘山莊,神秘老者與黑衣人低語密商。“柏宇軒此子非凡,不容小覷……”老者目光深邃如淵,語氣凝重肅穆,“日後必成大器,定要設法攬其入我彀中……”
柏宇軒經深思熟慮,終下決斷。他昂首挺胸,目光堅毅如炬,直視六皇子,朗聲道:“學生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六皇子聞言,喜形於色,興奮難抑。他緊緊握住柏宇軒雙手,言辭懇切誠摯:“好!得柏狀元相助,大事何愁不成!”
然二人皆未預見,此抉擇之後,命運之輪將如何急速轉動,帶他們捲入怎樣波譎雲詭、險象環生之境遇……
“殿下,微臣有一計……”柏宇軒俯身向前,附耳低語,聲音細微幾不可聞,“可於民間廣施仁政,開倉賑濟災民,興辦學堂教化百姓。每逢災年,殿下可親赴災區,督管賑濟之事,令百姓感懷殿下之恩澤。再者,興辦學堂,培育英才,使天下學子皆受殿下教化之惠。如此,殿下之仁善愛民形象,必能深入人心。”
六皇子微微點頭,目光專注,柏宇軒繼續道:“再則,暗中結交忠君愛國之士。朝堂之上,賢能之臣不在少數,然其或因堅守正道,或因不屑黨爭,而獨善其身。殿下可於平日,以探討國策、切磋學問之名,與諸賢能相交,探其志向,曉其抱負。若遇政見相合、心性相投者,可結為知己,引為助力。但此過程需極為隱秘,萬不可授人以柄。”
柏宇軒稍作停頓,觀察六皇子神色,見其並無異議,又道:“於朝堂之上,對時政利弊適度發聲,引陛下關注,卻勿鋒芒太露,以免遭忌。當今陛下聖明,心繫天下,對朝堂諸事洞若觀火。殿下可擇那關乎國計民生之大事,如賦稅改革之利弊、水利工程之興廢等,精心剖析,提出獨到且可行之見解。然言辭之間,務必謙遜誠懇,以盡忠報國之心,行建言獻策之事。切不可為顯己能,而強詞奪理,駁了眾臣顏面,觸了陛下逆鱗。”
六皇子沉思片刻,緩緩開口:“柏卿此計甚妙,然實施起來,亦需諸多考量。賑濟災民,興辦學堂,皆需大量銀錢,本王雖有一定積蓄,恐亦難以長久支撐。”
柏宇軒早有準備,神色鎮定:“殿下勿憂。民間富戶鄉紳,不乏忠義愛國之人。殿下可遣心腹之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其闡明利害關係,勸其為社稷民生貢獻力量。或可許以些許名譽,如賜其‘義商’‘善紳’之名號,使其名利雙收。如此,既能籌集資金,又可擴充殿下在民間之影響力。”
六皇子眼睛一亮:“此策可行。但結交朝臣一事,本王仍有疑慮。朝中黨派林立,勢力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會陷入黨爭泥沼。”
柏宇軒微微一笑:“殿下明鑑。故而臣方才強調,需暗中行事,循序漸進。先從那中立之臣入手,探其口風,觀其動向。待時機成熟,再徐徐圖之。且結交之時,莫要提及奪嫡之事,只以憂國憂民、共商國是為藉口。若遇那別有用心之人試探,殿下當機立斷,與之劃清界限,表明忠心。”
六皇子微微皺眉:“若有奸佞之徒,將本王之舉歪曲,上報父皇,如何是好?”
柏宇軒神色凝重:“此風險確實存在。故殿下言行需格外謹慎。平日與朝臣交往,可多選在那文人雅集、詩會宴飲之地,以吟詩作畫、談古論今為掩護。若真有小人構陷,殿下可攜證據面聖,自證清白。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