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去哪兒弄錢?(第2/2 頁)
說,怎麼才能從這些人手裡弄來錢?還能不生亂子,不沾血腥。”
蘇虞沒急著回答,而是問道:“爹,朝廷沒錢賑災是嗎?”
蘇慎點了點頭:“是。”
“國庫早在先帝時就是個空殼子,陛下登基三年,也只努力勉強只平了從前的虧空。偏偏這兩年,大澇連著大旱,國庫空的老鼠進去都得罵著走。”
蘇虞也能料到,如果不是沒錢,宮裡的皇帝皇后不會下旨削減自己的吃穿用度,省錢賑濟鄂州。
“阿爹想從這些富商巨賈手裡拿錢賑災?”
“是。”蘇慎道,“只是狡兔三窟,貿然抄家未必能搜得出多少銀錢。還有這些人背後的人能量不低,貿然出手,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蘇慎的話語裡透著冷酷。
蘇虞並不意外,她很清楚,在封建王朝,富商巨賈最容易被缺錢的朝廷盯上。明初期的沈萬三家族就是一個最為鮮活的案例。
就像蘇慎,朝廷沒錢了,他第一反應想的也是從商人手裡“拿”錢。
蘇虞相信有這樣想法的肯定不止他一人。
之所以不動手,考慮的絕對不是什麼“私有財產不可侵犯”,而是反覆衡量利弊後得出的結果。
蘇慎寫的幾個名字,同時也出現在皇帝的桌案之上。
這幾人,最上首的人是糧商羊盛谷,此人是國內最大的糧商,背後的靠山是樂家,大長公主。
羊家不好動,除了要顧及大長公主的臉面外,羊家還掌握著全國糧食往來的運轉通道。
如果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前動了羊家,國內糧食運轉出現問題,糧食無法南北流通。鬧糧荒的怕是不只鄂州一帶,而是整個大熙境內。
再下面的是國內最大的藥材商馮庫,全國三成的藥材都由他掌控,名下的藥材行和醫館遍佈整個大熙。
他的女兒正是皇帝的馮昭容,生育了皇帝的二皇子。
馮庫的靠山是西北軍,也就是皇帝。當年,皇帝在北疆帶兵打仗時,朝廷時常拖欠軍費,如果沒有馮庫的支援,以及大長公主的斡旋,皇帝別說打勝仗,會不會餓死都不一定。
馮庫的錢不能動,動了西北軍必亂。
剩下的有鹽商蔡光、布商談溪、玉石商人長孫金,鹽商牽扯太大,剩下兩個背後也有朝中大臣的身影。
後頭那兩家,尤其是玉石商長孫金家動了倒是沒什麼影響。
不過動這兩人,卻會給大熙其他商人兔死狐悲之感,到那時,他們要做的就不是努力經營做生意,盤活整個大熙的經濟,而是尋找退路。
想到這裡,皇帝又拿起了另一張紙,上頭寫著四個大字——擴印錢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