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辯論賽(第2/3 頁)
國之將亡也。”
蘇虞抬眸看去,上場的正是那位牽頭要寫萬民書的何姓書生。
何嘉說完,周邑走上前。
小未婚夫穿著一身青色書生長袍,像一株青竹般挺拔。蘇虞看著,頗為欣賞。
周邑站在一群人面前,看向何嘉,眸光堅定:“何兄,太祖有言,不殺言官及士大夫。太祖此意在於告誡繼任皇帝廣開言路,納諫八方,不至於因獨裁而造成暴政。
本質而言,太祖此舉依然是為了後世皇帝能更好地治理大熙,救萬民於水火。
陛下誅殺貪官汙吏,懲奸除惡,亦是為了百姓。如此,何來陛下不顧祖宗家法之言?”
何嘉道:“聖人曾道——刑不上士大夫。陛下此舉,是將讀書人的顏面掃地……”
周邑回道:“這如何能相提並論。刑不上士大夫,是指不可無故折損讀書人的顏面,陛下所殺之人,皆為該殺之人。
況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百姓擁戴之人方可為君王,故而,百姓比君王更貴重。然,諸官之中還能有比君王更貴重的人嗎?
皇室尚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閆繼忠等人貪汙受賄,致使生靈塗炭,黃河沿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易子而食。
陛下為百姓而誅殺貪官,既合理合法,又是順應天命之舉,如何會引起混亂與災禍?還是說有人不願意陛下如此清正廉明,勢必要逼著陛下做一個不顧百姓的庸碌之皇?”
周邑之聲鏗鏘有力,這時人群裡突然冒出一個聲音:“陛下是個好皇帝,要做明君,不做庸皇。”
那人說著,將手中的花朵放到了周邑那邊的框子裡。
“陛下是個好皇帝。”
“要做明君,不做庸皇。”圍觀的百姓們也跟著異口同聲地喊了起來。
“……不做庸皇。”蘇明言下意識也跟著嚷了一嗓子。蘇虞被他嚇了一跳,連忙回頭看向那兩位貴人,見他們似乎並不在意,這才鬆口氣,狠狠擰了一下蘇明言的胳膊,壓低了聲音道:“你鬼嚎什麼,別打擾了這兩位先生。”
“我……”蘇明言下意識捂住了嘴,偷偷瞥了那兩位貴人一眼,見他們確實不在意的模樣,這才鬆了口氣。
百姓們一邊喊著口號,一邊將手中的花兒放到了周邑的筐子裡。
他們不識字,也不懂那麼多。但他們聽懂了周邑那句“得百姓擁戴之人方可為君王”,也聽到了那句“陛下為百姓而誅殺貪官”。
同為社會最底層的百姓,只有他們能夠共鳴那些同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那種災難過後,朝廷派來救命的賑災錢糧被人貪汙後的恐懼與後怕,只有他們才能感同身受。
他們渴望得不多,有屋住,有衣穿,有食物可吃,安居樂業,便是他們最大的美夢。
所以——“殺得好!”
“貪官汙吏,人人得而誅之,陛下殺得好。”一時間沸反盈天,喊聲不絕。
周邑退後兩步,朝著何嘉拱了拱手,示意下一輪發言該到他了。
然而何嘉看著四周不斷喊著要誅殺貪官汙吏的百姓,額頭的汗水如瀑般掉落下來。
他想,這一局,他輸給了周邑。
這一局,文官們輸給了陛下。
他們都低估了民意,也輕視了這群被他們視作庶民的百姓。
很快,這場風波便席捲了整個汴京城,然後透過往返汴京城的商人、舉子、遊人擴散到大熙各地。
大家都聽到了這樣兩句話——“得百姓擁戴之人方可為君王”,以及“陛下為百姓而誅殺貪官”。
蘇虞聽著底下百姓的撕心裂肺的喊聲,嘴角微微浮起一絲笑意。
她一直很擔心萬民書那件事最後會鬧大,鬧到無法收場的地步,然後演變成明清時代的文字獄。
現在應該不會了。
文官們為了自己的名聲地位,也不會在這種時候逆著民意做小動作。
同樣地,一個皇帝,既然嚐到了當“好皇帝”的甜頭,為了這個好名頭能繼續保持下去,做壞事時也得估量一下值不值得。
這時蘇明言拉了拉蘇虞,小聲道:“阿姐,咱們回去吧。把花送給姐(夫)……週三哥。”
其實他本來想喊周邑姐夫的,但一想姐姐與他才定親還未成婚,他的稱呼還是應當嚴謹些,若是被外人聽到,難免影響阿姐的名聲,說她恨嫁。
剛剛未來姐夫站在臺上,義正辭嚴的模樣,蘇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