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江州旱情(第1/2 頁)
訊息很快傳到了景華宮,蘇虞這才知道鄂州居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鄂州發生旱災,與鄂州同在長江水系的江州情況還好嗎?
兩地連著同一條母親河,擁有相同的氣候環境,鄂州有旱情,江州郡怕是也不遑多讓。
蘇虞不免有些擔心在江州的親人族人。
*
江州
蘇恆看著眼前蜿蜒細長宛如一條長河的鄱陽湖,眼裡的憂慮越發深沉。
鄱陽湖有明顯的豐、枯水期變化,枯水期,湖面萎縮,由湖變河;豐水期的湖面碧波萬頃、煙波浩渺,宛如寬闊大海。
往年五月份,湖泊早已進入豐水期。哪像現在,四處都是乾涸的湖床,看不見汪洋湖水,倒是長滿了成人高的青草。
蘇惟心裡也不好過。
蘇恆道:“老三,莊子裡的收成怎麼樣?”
蘇惟拿起毛巾擦擦脖子上的汗水,沉聲道:“目前看著還行。”
蘇老太爺是個非常有遠見的人,當初買了田地,建好莊子後,每年都會在冬天農閒時組織佃農挖溝建渠,興修水利。
田莊的水,來源不只有山上的山泉水,還有來自鄱陽湖的湖水。
去年十月後江州就沒有下過一場雨雪。
蘇惟發現田莊附近山上的溪流居然有斷流的跡象,然後就讓人駕著牛車送他去鄱陽湖視察,發現往日冬天也有儲水的蝶形湖居然也乾涸了。
蝶形湖裡長滿了枯草,還有很多死魚爛蝦和田螺的屍骸。
蘇惟頓感不妙,覺得今年春天極有可能發生乾旱,便要求佃農把田莊大部分田地都種上油菜籽和小麥。
油菜籽可榨油,是極好的經濟作物。榨的油可以吃,可以賣,榨完油的菜餅也能留著肥田。小麥是糧食,不必多說。
等到油菜籽和小麥收割後,就再種豆子。只餘下十來畝田地種稻谷。豆子是陸地作物,對水的需求量沒那麼大,從鄱陽湖引過去的水勉強還夠灌溉。
至於那十來畝的稻穀,就只能看天意了。
蘇惟嘆口氣:“只是蘇家村的情況不太好。”
蘇家村的人大多都種了水稻,沒有水,損失就太大了。其實去年冬天,他要把田地種上油菜和小麥時,曾去村裡和族老們商量過。
只是他沒有蘇老太爺的威信,大家並不是很相信他。
在田裡種植油菜和小麥,不是說種就能種的,首先需要整田。一要斷水,二要起壟溝,三要做排水溝。如此,油菜和麥子才不會被春雨漚死。
同樣的,第二年若想把田地改回去,一樣要整田。得把壟溝填平,田裡放水浸溼,還要人力反覆踩踏田泥,把泥土的空隙踩沒了,之後種上稻子才不會漏水。
如此一來一回,費時又費力。
況且種了冬小麥後,就趕不上第二年的早稻種植。
麥子產量低,稻米產量高,且南方人習慣吃米飯,而不是麵條饅頭。
如此倒不如把田地空著,撒一把紫雲英的種子,既能收割豬草,又能埋田裡漚肥。直到第二年開春,直接翻地囤水種上稻子。
“當年爹不是帶著村裡人挖建溝渠了嗎?”蘇恆疑惑道。怕有旱情,蘇老太爺組織族人挖的溝渠又深又寬,按理說是有水過去的。
蘇惟點頭:“水是有水,但周圍都幹,那點水又能抵什麼用?”就溝裡過去那點水,還不等潤溼田地,就被周圍乾燥的空氣、土地吸收完了。
蘇惟回村時,村裡總共五個族老就病倒了四個。
倒不是身體有什麼毛病,純粹的懊惱悔得。看到他,嗷嗷喊,早知道去年冬天就讓族人和他一樣種植油菜和小麥了。
整田麻煩是麻煩,但有收成啊。
不像現在,還不知道前路在哪兒?如果上天真這麼一直幹下去,很多族人估計要勒緊褲腰帶,賣兒賣女過活。
蘇惟嘆口氣道:“我已經給父親寫了信,言明江州的情況,估摸著再有十多天就能收到信了。”以父親的性子,今年的收成估計不會賣,而是留著賑濟族人。
蘇恆也贊同這樣的做法,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一個家族要想長久延續,齊心協力,互幫互助才是正道。
另一邊,蘇慎自從收到鄂州旱災的訊息後,便猜到江州的情況或許不容樂觀。
他回到家,與父親一商量,也做出了要買糧賑濟族人的決定。
蘇明時沒有考中進士,便準備按照原來的計劃回江州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