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論語》出世(第1/2 頁)
像這兩位書院弟子利用言出法隨神通對決的情況,其他的考核地點也在上演著。
畢竟這次天問書院招收了足足三百多名新生,若是一次只對一名弟子進行考核,那麼時間上就會耽擱很多。
所以。
曾思道決定直接開闢出二十個考核點,場地統一選擇在書院中間的學宮廣場上。
而且為了公平起見,二十個考核新生弟子的夫子,統一將自己的修為壓縮在開識三品。
這樣的確節省了不少時間。
到了下午黃昏時分,三百多名新生便都全部結束了對禮法的考核。
最終透過考核的新生弟子,會繼續參加第二場的樂舞考核。
而未能透過的弟子,則被書院給統一遣散回家。
沒辦法。
在這個儒道世界,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倘若他們還想留在書院,那就只能等明年的書院開院收徒繼續參加拜師典禮了。
至於第二場的樂舞考核。
自然也不是簡單地考核弟子們對樂舞的掌握能力。
而是考核新生弟子們的琴技以及身法。
這個時候。
對弟子進行考核的夫子,會不斷逼出一道道凌厲的文氣攻擊對方,被考核的弟子只能用身法武技,以及手上的琴彈出一道道音波進行反擊。
能夠撐住半刻鐘的弟子,才算是過關。
這場考核的地點同樣有二十個。
二十名考核的夫子同樣維持在開識三品的境界,且用來攻擊的武技統一是天問書院的基礎功法《浩然正氣訣》。
這一輪考核下來,又有不少弟子被刷了下來。
不過這一次,書院並沒有直接將那些未透過考核的弟子遣散回家,而是將他們留下來作為書院的外門弟子。
等參加第三場的射術考核時,原本的三百多名新生弟子,已經只剩下一半不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
這第三場的射術考核,也不像李牧過去那個世界簡單的考驗你射術是否精湛。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儒道世界,擁有文氣的儒士,可提筆化作刀劍傷人,可坐看萬里山河,可內視五臟六腑,可一言搬山填海,還能縮地成寸,一日千里……
所以。
作為信國儒道聖地的天問書院,考核射術時,自然要比普通的射擊箭靶要嚴格的多。
書院對射術的考核要求是,每位弟子需要用地上的五片枯葉,連續擊穿至少五塊從空中掉落的厚約三寸的木板。
這些木板統一厚度和大小,被從書院主樓的二層樓頂扔下來,落地的時間僅有五息不到。
因而新生弟子想要在這麼短時間內利用五片枯葉,連續擊穿五塊三寸厚的木板,眼力,力量,和反應速度,都必須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方可。
這一輪考核幾乎又刷掉了一半的新生弟子。
待參加第四場的御術考核時,人數已經只剩下七十名左右了。
天問書院考核弟子的御術,也不是簡單的在平路或者馬場駕馭車馬,而是要求弟子駕馭馬車在書院對面數里外的鏡湖上馭水而走。
且至少要在鏡湖水面上走過一里的距離才行。
無需多言。
這一輪考核,對於僅僅只有開識境的書院新生而言,無疑又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故此。
等到進行第五場書法考核時,差不多已經只有不到三十名的新生弟子了。
而且書法考核同樣嚴苛。
考較的不僅僅是弟子們對儒家經文的掌握,還有筆力的功夫。
考核的內容是,讓學子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在一塊長寬各兩丈的木板上,默寫出一篇一萬五千字以上的儒道經文,而且必須是字字都入木三分。
是真的要求每一個字的每一筆畫都入木三分。
對此,書院給出這二十餘名新生弟子的都是統一粗細的狼毫筆,筆頭均是用鼬鼠尾部的毛髮製作而成。
這樣一來。
他們若想將每一個字的筆畫都入木三分,就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文氣,使得自己在書寫時,文氣催動狼毫筆的筆頭,深深刺入腳下的木板,並且不多不少,正好透入木板三分深淺。
非但如此。
你還需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完一篇一萬五千字以上的儒道經文。
同樣是一種堪稱苛刻的逆天考核。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