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徙木立信(第1/3 頁)
秦國國都櫟陽的街頭巷尾,處處瀰漫著煙火氣息。晨光初照,賣炊餅的小攤前熱氣騰騰,攤主手腳麻利地將一個個金黃酥脆的炊餅遞到顧客手中,嘴裡還不忘吆喝:“剛出爐的熱炊餅嘞,香著呢,三文錢一個!”不遠處,修鞋的匠人坐在矮凳上,手指飛舞,熟練地縫補著鞋面,身旁圍了幾個等著取鞋的主顧,正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
“哎,你們聽說了沒?咱秦國新來的那位商鞅大人,可不得了!”一個穿著粗布麻衣、滿臉絡腮鬍的中年漢子,眼睛瞪得溜圓,神秘兮兮地挑起話頭,他剛從集市那頭過來,一臉興奮,走路都帶著風。
“咋啦?”旁邊一個年輕後生好奇心頓起,放下手中正把玩的物件,幾步湊了過來,脖子伸得老長,“俺整日在這城裡做工,還沒咋聽聞呢,快給大夥說道說道。”
中年漢子清了清嗓子,眉飛色舞地講起來:“俺剛在集市上聽人講,這商鞅大人啊,姬姓,公孫氏,名鞅,是衛國國君的後代,打小兒在書香門第長大,那肚子裡的墨水,多得能淹死個人!聽說從小就立下大志向,要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兒,那心氣兒高著呢。”
“喲,來頭這麼大!”人群中有人驚歎道,嘴巴張得老大,“那咋跑咱秦國來了?”
“這可就有故事咯!”中年漢子一拍大腿,聲音拔高了幾分,“聽說他早年在魏國侍奉國相公叔痤,當個中庶子,本以為能大展拳腳,可沒成想,一直不受重用。公叔痤臨死前,良心發現,把魏惠王叫到跟前,拉著人家的手,言辭懇切地舉薦商鞅,說他年紀雖輕,本事可大著呢,把國事交給他,準沒錯。”說到這兒,中年漢子還模仿起公叔痤臨終囑託的模樣,眼眶泛紅,聲音顫抖,“可魏惠王那老兒,你們猜怎麼著?他一臉嫌棄,鼻孔都快哼到天上去了,根本不當回事兒,生生把這麼個大才給錯過了。”
“嘖嘖嘖,”一位老者咂咂嘴,搖頭嘆息,眉頭皺成了個“川”字,“魏國這是走寶嘍!咱秦國可得抓住機會。那商鞅大人到咱這兒,能行嗎?”
“嘿,您老還別小瞧了他!”年輕後生搶著回答,腦袋晃得像撥浪鼓,“俺聽說,商鞅大人到秦國後,透過景監大人引見,見著了咱秦孝公。倆人一聊,嘿,那叫一個投機!秦孝公對他的主張可看重了,立馬支援他變法。你們可知道,他剛來咱秦國的時候,那模樣可落魄了,穿著一身舊袍子,看著跟咱普通老百姓沒啥兩樣,誰能想到,咱國君獨具慧眼吶,一眼就相中了他,還封他做左庶長,這可是鯉魚躍龍門,一下子就翻身了!”
“可不是嘛!”一個提著菜籃子的大嫂也湊過來插話,“我孃家有個親戚在官府當差,聽他說,商鞅大人剛到秦國那陣兒,連住的地方都簡陋得很,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有時候還得跟街頭的流浪漢似的,為幾個銅板發愁。哪曉得如今時來運轉,成了咱秦國的大紅人!”這大嫂一邊說著,一邊搖頭晃腦,臉上滿是感慨,心裡卻暗自琢磨:這商鞅大人如今飛黃騰達了,也不知家裡可有婚配,要是能跟自家攀上親,那往後可就不愁吃穿了。
旁邊幾個年輕姑娘聽了這話,相互交換了個眼神,臉頰緋紅,羞答答地低下頭。其中一個膽大些的,悄聲對同伴說:“你說,商鞅大人如今位高權重,又一表人才,還如此年輕有為,咱要是能嫁給他,那可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另一個姑娘輕輕拍了下她的胳膊,嗔怪道:“你呀,別做夢了,人家商鞅大人哪能看上咱們這些普通女子,聽說求親的名門閨秀都快把他家門檻踏破了。”嘴上雖這麼說,可心裡也是一陣失落,忍不住偷偷抬眼,往商鞅府邸的方向望去。
這時,一夥人走到了市場南門附近,只見這兒早已圍得水洩不通。眾人好奇心作祟,忙不迭地擠進去一探究竟。
只見一根三丈長的粗大木頭赫然豎立在南門之前,旁邊貼有一張告示,上書:“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賞十金!”百姓們初時以為這是有人在戲弄他們,紛紛駐足觀看,卻無人上前嘗試。畢竟,一根如此巨大的木頭,搬運起來絕非易事,更何況誰會相信政府會為了這點小事就賞出十金呢?
“這官府又搞啥名堂呢?”一個挽著褲腳、面板黝黑的老農,踮著腳尖,伸長脖子,操著一口濃重的秦地方言,捅了捅身旁的年輕人問道,眼神裡滿是疑惑。
年輕人皺著眉頭,撓撓頭應道:“我也納悶呢,伯。您瞅旁邊那張告示,寫著這事兒,我看吶,指定是糊弄咱老百姓的。”他眼神裡滿是疑惑,雙手抱在胸前,撇著嘴,顯然對這告示內容深感懷疑。
“就是,就是,”旁邊一位大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