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再見商鞅(第1/2 頁)
秋日的清晨,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秦孝公端坐在王座之上,神色略顯疲憊,卻又難掩眼中的期待。這幾日,為了秦國的事務,他日夜操勞,但一想到可能到來的賢才,他便強打起精神。
商鞅身著一襲素袍,身姿挺拔,穩步走進大殿。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自信與抱負,每一步都踏得沉穩有力,彷彿在向這座宮殿宣告,他將在這裡掀起一場風暴。
“拜見大王,臣公孫鞅,聽聞大王求賢若渴,特來獻上治國之策。” 商鞅上前,恭敬地行了大禮,聲音清朗,在大殿中迴盪。
秦孝公微微頷首,目光如炬,審視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先生請講,寡人洗耳恭聽。”
商鞅深吸一口氣,神情變得激昂起來,開始侃侃而談:“大王,臣以為治國之道,當以帝道為先。昔日堯舜禹湯之時,以無為而治,百姓自然淳樸,國家無需過多幹涉,便能和諧昌盛。君主只需以聖人為楷模,順應自然規律,不過多侵擾百姓生活,如此則天下大治。”
秦孝公原本專注的眼神,隨著商鞅的講述,逐漸變得迷離起來。他靠在王座上,眼皮開始打架,商鞅的話語在他耳中,如同催眠曲一般,讓他睏意漸濃。他心想,這帝道雖聽起來美好,可如今秦國面臨著六國的威脅,如何能這般無為而治?
商鞅講得滔滔不絕,沉浸在自己的論述之中,卻沒注意到秦孝公的狀態。直到秦孝公的頭一點,差點從王座上滑落,他才猛地驚醒,尷尬地揉了揉眼睛。
景監站在一旁,心中暗急如焚。他看著商鞅,又看看秦孝公,輕咳一聲,試圖提醒商鞅。
商鞅察覺到氣氛不對,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但仍神色鎮定地堅持把話說完:“…… 是以,遵循帝道,秦國必能重回太平盛世。”
秦孝公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心中對商鞅的這番言論已然失望,但又不好直接發作:“先生所言,雖有道理,然寡人近日政務繁忙,實在難以領會。先生先退下吧。”
商鞅退出大殿後,景監緊跟其後,面露歉意:“公孫先生,大王今日許是太過勞累,望先生勿怪。”
商鞅微笑著說:“無妨,我已知大王志向不在此,下次定當讓大王滿意。”
此時的商鞅心中卻在思量:“看來秦公志不在帝道,需另尋他法。秦國如今的局勢,顯然更需要強有力的變革之策。”
五天後的上午,陽光依舊明媚。宮殿內依舊莊嚴肅穆,秦孝公坐在王座上,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惑和期待。他在想,這個商鞅,上次沒能打動自己,這次又會帶來怎樣的見解?
商鞅再次踏入大殿,他的步伐沉穩,心中已然有了新的策略。他深知,想要說服秦孝公,必須拿出更契合秦國現狀的方案。
商鞅行禮後,秦孝公開口道:“先生此次又有何高見?”
商鞅神色莊重,緩緩說道:“大王,上次談及帝道,恐不合大王心意。此次臣以為,治國當以王道為本。文王、武王之時,以道德和禮樂制度為核心,講究仁愛和有差別的愛。上至貴族,下至百姓,皆遵循禮儀規範,如此便能建立起和諧有序的階級關係,國家亦能長治久安。”
秦孝公聽得微微點頭,偶爾插問幾句,比起上次,他的興致明顯高了一些。他想,這王道似乎比帝道更切實際些,可真能解決秦國的問題嗎?
“先生所言,固然有理,可如今諸侯紛爭,各國皆以武力相拼,這般王道,是否太過理想化?” 秦孝公提出疑問,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質疑。
商鞅解釋道:“大王,王道雖需時間沉澱,但能從根本上凝聚民心,增強國力。秦國若行王道,百姓歸心,日後定能在諸侯中崛起。”
秦孝公輕輕搖頭,他想到秦國如今的困境,河西之地被魏國侵佔,國力貧弱,哪有時間去慢慢推行王道:“話雖如此,但秦國如今等不起,寡人想要的是能迅速讓秦國強大的策略。”
商鞅見此,心中明白,這次仍未完全打動秦孝公,便行禮告退:“臣所言或許有不足,望大王再給臣一次機會。”
走出宮殿,商鞅望著天空,心中暗自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讓秦孝公眼前一亮。
又過了幾天,陽光暖暖地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宮殿內,秦孝公端坐王座,眼神中透著急切與期待。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商鞅這次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商鞅闊步走進大殿,他的眼神堅定,充滿自信,深知此次至關重要。他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霸道之策。
商鞅一開口,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