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秦國醫術(第1/2 頁)
書接上回,話說李明和新宇被抬至醫療點,被救治,眾人可能有所不知,秦國的醫療條件,在當時六國中算是遙遙領先的,
就連當時九世霸業的晉國國君也要“求醫於秦”,早在公元前581年,晉景公病重,派人入秦求醫,秦桓公派出醫緩診療,醫緩診斷後,認為晉景公的病“在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說通俗點,就是已經無藥可救了。
但是,晉景公不當回事,認為不過是醫生一家之言,不足為慮,不足為慮,然而生命健康對於普通和王侯將相都是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當初晉景公不當回事,換來的只能是暴斃而亡,生命沒有給他一絲絲的餘地,從此,我們的成語詞典裡,也就多了一個成語“病入膏肓”。
此時李明和新宇的病情,已經經過初步診治,醫師們一致認為,李明臟腑內受到外力撞擊,有氣血瘀滯,而新宇皮外傷,不足為慮。秦人認為人體有“陰、陽、風、雨、晦、明”六氣,六氣協和,方能身體健康;六氣失調,就會生病,所以採取臥床休息,外加湯藥,讓李明身體機能得到恢復,讓臟腑內淤血得到充分的吸收。
而李明和新宇,也在一天天的不安和自我安慰中,漸漸康復起來,既然回不去,就想辦法,把損失降到最小,他們很快搞清楚現在的狀況,身處的年份和朝代,誰能相信他們居然回到了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大爭之勢。兩人商議,既來之則安之,既然目前無法回去,就想辦法先活下來,然後在做打算。
人往往就是這樣,當打定主意以後,困難也變得不那麼困難了,問題也變得不那麼讓人難過了。生活中又何嘗不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出現,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解決,正如現在的流行語“關關難過關關過,事事難成事事成”,難過歸難過,生活歸生活,生活總要繼續下去,不是嗎?
日子一天天過去,兩人也漸漸恢復了,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他們託人捎信去拜訪商鞅,兩人在醫館中,焦急的等待著商鞅先生的回信。
秦國的醫館,莊重肅穆,建築採用了典型的秦國建築風格,高大的牆壁上刻有精美的石雕,展現出古老醫術的神秘和莊重。
進入醫館的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淡雅的藥香。穿過寬敞的大廳,可以看到一側是草藥區,整齊排列的草藥櫃上擺放著各種種類齊全的中草藥,另一側是一排排充滿智慧的醫書和文獻。
醫館內的診室,房間佈置簡潔,但並不缺乏溫馨感。滿頭銀髮的老醫師,正細心傾聽著病人的訴說病情。
醫館的另一角的製藥區,醫者們熟練地將草藥放入研磨器中,經過他們嫻熟的手法,草藥被細細研磨成粉末。然後,他們用熟練的手勢調配藥方,準確地稱取草藥的重量,混合在一起並加以熬製。
醫館裡常常會有前來求醫的人們,那麼好奇的打量著這兩位外鄉人,有些人則忍不住問醫師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醫生們便統一的回答,這些人是商鞅先生請來的貴客。
等待的日子是難熬的,沒過幾天,商鞅先生終於回信了。李明和新宇來到了秦國商鞅先生的府邸,這座府邸位於山陽,是一座氣勢雄偉的建築。府邸由高大的牆壁所環繞,牆壁上鑲嵌著華麗的瓷磚和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入口處是一對巨大的門柱,門柱上刻有寓意吉祥和繁榮的圖案,給人一種莊重而莊嚴的感覺。整個府邸坐落在寬闊的庭院中,庭院內種滿了花草樹木,古樹參天,花香四溢。
李明和新宇進入府邸,迎接他們的是一位僕人,他們被帶到了客廳。客廳寬敞明亮,擺放著精美的傢俱和華麗的擺設,牆上掛著精緻的藝術品。一股古老而濃郁的文化氣息瀰漫在空氣中。
商鞅先生面帶微笑地走進客廳,迎接李明和新宇。
商鞅:看來兩位身體康復的不錯嘛
李明:感謝先生厚愛,我們已經康復得很不錯了,我們來自於2024年,因為一場車禍,不知怎麼就穿越到了這個年代,以前在上學的時候,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史書上商鞅先生,您的大名如雷貫耳,但是有一件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新宇趕忙拉扯李明,示意李明不要去說這件事。
商鞅先生好像意識到李明有什麼話不方便在人前說,隨即讓左右的隨從都退下。拉著李明和新宇的手來到了密室之中。
隨後李明把史書上記載銀四車列車商鞅這件事的前後都告訴了商鞅,並非常痛惜的對商鞅先生說,如果先生今年不早做打算,以免他日發生不測?
誰知商鞅先生聽後,哈哈大笑。